如何判断缺不缺钙 要不要补钙
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也是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总量占体重的1.5%~2.0%。人体中的钙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形态与硬度;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和细胞外液中,发挥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比如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促进血液凝固以及参与激素的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
钙有极为重要的生理作用,缺钙会对儿童生长发育、中老年人骨骼健康等造成严重伤害。美国每年就有超过150万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造成骨折,严重损害老年人健康。另外,缺钙还会增加高血压和结肠癌的发病率。
时下,我们经常在很多场合看到各式各样的补钙广告。时间长了,大家心里也会犯嘀咕:我缺不缺钙,要不要补?以下是不同人群缺钙的具体表现症状,大家可以对照参考:
(1)儿童。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等。
(2)青少年。缺钙时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易抽筋,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
(3)中年人。当有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5)老年人。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以上自测小技巧,只能是个参考,要确诊还应该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项目包括钙平衡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钙浓度(正常值2.25~2.75mmol/L)、骨矿物质含量测定和骨矿物质密度测定。
被诊断为缺钙后,调整膳食结构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途径。日常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制品为最佳,牛奶含钙量丰富,而且有大量乳糖,非常有利于钙的吸收。其次是黑木耳、黑芝麻、豆制品以及一些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虾皮等补钙效果也比较好。民间常用的给儿童、孕妇等熬的骨头汤(把骨头敲开加醋煮沸),也有一定效果。
钙补进去,还必须要有效吸收才行。那么怎样才能把钙“留住”呢?
首先,要补充维生素D,这是补钙的关键,可适量摄入鱼肝油、动物肝脏;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经常晒太阳,因为阳光照射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
其次,科学研究证明,钙在酸性的条件下吸收率高,多吃富含柠檬酸、氨基酸、乳酸及维生素C的食物会使肠道的酸碱度下降,有利于钙吸收。
再次,要少吃含磷量高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磷过量会抑制钙的吸收和利用。
第四,注意吃饭前后不宜饮茶,茶中的鞣质成分会抑制钙等矿物质的吸收。最后还要坚持适当体育锻炼,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肌肉质量是决定骨强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