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宜清补 重收敛

  处暑将至,溽热未去,加之秋雨渐多,湿气较盛,昼夜温差大,是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保健尤为重要。专家提醒,初秋养生:宜清补,重收敛。

  饮食宜补不宜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调养保健身体是十分必要的,民间也有“吃秋膘”一说。

  虽然天气早晚凉爽,但“秋老虎”威力不减,进补宜清补。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

  “清补”当忌辛辣、生火助阳或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物,但并非禁忌荤食。阴虚体弱者在安排膳食时,可以选食瘦猪肉、鸭肉、兔肉、咸鸭蛋、清蒸鲜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脾虚的老人应选食健补脾胃、化除湿邪、性质平和、补而不腻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仁等,将其煮烂,加糖服食,是良好的滋补品,并可常饮冬瓜汤、百合汤、红枣汤、绿豆汤等,以解暑止渴、生津凉血。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如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菠菜、梨等。

  运动应收敛防燥

  秋天的运动量不适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当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此时能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此外,秋季运动时还要特别注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

(实习编辑:朱燕梅)

(0)

相关推荐

  • 秋季饮食宜忌

    中秋节马上就要来了,经过了一个夏季的消耗,每个人的体力和精力似乎都被酷热"掏空了",到了秋季,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口唇干燥.咽干.皮肤发涩.精神低落--本来就体弱多病的人在深秋更是 ...

  • 秋季饮食宜清润忌温燥

    秋季饮食宜清润,忌用温燥 中秋节马上就要来了,经过了一个夏季的消耗,每个人的体力和精力似乎都被酷热"掏空了",到了秋季,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 口唇干燥.咽干.皮肤发涩.精神低落-- ...

  • 芒种将至养生饮食要清补

    再过两天,就是24节气的芒种了.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包烨华说,芒种时节,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千万要注意,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

  • 夏季老人宜清补

    夏季气温高,人体喜凉.此季老人应以清补为宜. 清补,是以寒凉食物为主,这类食物有大麦.小麦.绿豆.百合.白糖.黄瓜.菠菜.白菜.豆芽菜.芹菜.水萝卜.竹笋.茄子.荸莽.兔肉.鸭肉.羊肝.牛乳.鸡蛋及新 ...

  • 女性更年期饮食宜清淡 男性更年期重补肾

    更年期食谱概述更年期是中年进入老年阶段的过渡期.女性45-55岁左右,男性55-65岁左右为更年期.综合征初期可出现阵发性面部发红.盗汗.心悸.失眠.情绪烦躁不稳.易激惹以及疲倦乏力等症状. 女性更年 ...

  • 立春在即 饮食宜进补辛甘发散性食物

    本周六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因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和调节心情.中医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因此市民要力戒暴 ...

  • 三伏天宜清补多食"八宝"

    第一菜:黄瓜 推荐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黄 ...

  • 夏季老年人宜清补

    老年人夏季进食肉类,应以炖汤为主.在炖汤时,还可以适量加用一些花生.黄豆.海带.莲藕.萝卜等同炖,以满足老年人对各种营养的需要. 夏季,老年人进补,稀粥是一种很好的食品.它既可补充体内的水分,又可养胃 ...

  • 巧用瓜豆肉夏季清补

    夏季暑气当令,暑多挟湿,易形成湿热毒火,因此在养生方面宜从四方面进行调理. 起居有常,顺应天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医生丰胜利指出,夏天酷暑难当,易心火旺盛致心情烦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