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食物好不好吃 有四个要素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有不少“吃货”认为,吃好吃的东西是一种幸福,能够让自己放松,能够让自己更加活力……但针对“好吃”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有的东西有人觉得好吃,但另外的人却未必这么想。人体到底是如何判断某种食物究竟是不是好吃的呢?
其实判断某种东西是不是好吃,严格想来是一件比较神奇的事情。纵观自然界,其他的动物对于食物都不会有特别的好恶,就如同世界上不可能有讨厌竹子的熊猫,但人类却会因个人喜好的不同,产生对同一食物的不同判断。
为什么同是动物,人类却与其他的动物有所不同?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类对于食物的喜好?京都大学农学研究院味觉嗜好研究专家伏木亨针对此给出了解释:“人类对于食物的嗜好,不仅有动物共有的‘生存’目的,还有‘享乐’的目的侧面存在。这种享乐目的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不少烦恼。但食物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影响人类结论的要素一共有四个。”
第一、生理上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为了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需求更近乎于生物的本能,是所有动物都具备的需求。更简单地来说,就是因为食物中具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所以人类会觉得很好吃。比如大量出汗后,人类会很容易觉得咸的东西更好吃。从大脑作用来分析的话,一般认为是下丘脑等直接与本能关联的部位作用的结果。
相对于第一要素生理上的影响,第二、第三要素则是人类的大脑皮层作出的、更具有人类特色的判断。
第二、文化上的影响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会对自己从小吃惯了的东西产生喜好感,比如在外地吃到本地饮食就会觉得格外好吃,更简单地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妈妈的味道”吧。
第三、信息上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人的判断会受到信息的影响。比如我们会更自然地认为价格高的葡萄酒更美味,或者正宗的料理才更美味等,这些根据情报来判断食物是否可开口的做法是人类独有的。另外,虽然酸味和苦味食物从生理观点来看是“有害成分”的标志,是应当避开的食物,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人类会认为将这些“危险味道”征服,做成可口的食物是一种充满刺激感和成就感的事情,这种思考方式也是人类所独有的。
第四、狂热喜好的影响
是否有不少人会觉得,虽然知道某种东西吃多了不好,但是手总是会情不自禁地伸过去,直到将东西吃完为止。这种特性其实并非人类所独有,但是人类精致的食品会让人类将这种影响表达得更加明显。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用普通的食物喂养小鼠,它们在吃饱以后食欲会自然受到抑制,但如果用精制的食物喂养的话,小鼠无法通过自制停止进食而导致越来越胖。这也是狂热喜好的影响给人类带来的健康威胁。
之所以我们无法停止伸手去拿吃的,是因为大脑内部被称为“报酬系”的神经回路在起作用。白砂糖和油都会对这条神经回路产生强烈的刺激,给人以难以言喻的快感,越吃越停不下来。而从生理角度上来说“糖分和脂肪都是支撑动物生存的重要的能量来源,感觉其好吃的能力也是为了维持生命。但为了追求大脑的快感,人们吃的糖分和油越来越多,新的健康威胁就此产生,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因此而肥胖并产生各种各样的慢性病。”
(责任编辑:王健淇)
()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