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灵感与激情
像香烟和美酒一样,咖啡似乎具有一种安慰人的能力。所以遇到心情低潮——疲惫,不平或者忧伤时,很多人会选择去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洗掉内心的尘嚣。然后,那些烦恼似乎真的随袅袅的水汽消散在空中,因为离开时,我们感到了轻松。
不过,“懂”咖啡的人会认为这种看法过于实用主义。他们认为,咖啡本有自己的精和神,而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如同东方的茶道,咖啡亦有道,从咖啡豆的选择、烘焙、研磨到煮制,每一步都有尺度与神韵在。
咖啡,咖啡
咖啡的生命开始于热带阳光下那一簇簇鲜红莹润的咖啡樱桃果。据说一棵咖啡树需要生长五年才开始结果,而一棵树所能产出的咖啡豆——裹在咖啡果肉里的果核,大约只有一磅。咖啡树大多生长在海拔300~400米的地区,而海拔1500以上的山坡地栽培出的咖啡品质更好。
如同茶一样,由于生长地区的不同,咖啡也有不同的味道。巴西山多斯咖啡的香醇温和,埃塞俄比亚摩卡的浓郁,肯尼亚高品质的阿拉伯克咖啡豆有着微酸、浓稠的香味,夏威夷的可那咖啡则带有甜美的葡萄酒香。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牙买加蓝山咖啡,风味浓郁而富有水果味和酸味,能够带给人无穷的回味。
找到最好的咖啡豆,这只是得到一杯完美的咖啡的第一步。而接下来的烘焙则赋予咖啡以决定性的色泽、香味和口感。“咖啡的味道百分之八十取决于烘焙。”这是咖啡师的经典断语。
各地咖啡客的口味偏好也很有特点,纽约人通常选择中度烘焙的city roast,维也纳偏好深度煎焙的full-city roast,而法国人则喜爱苦味强劲的深度烘焙方式——French。在东京,微深的中度煎焙——high-roast较受欢迎,但现在,很多日本人喜欢炭烧咖啡,世界上最苦的咖啡。顾名思义,这种咖啡是用炭烧后的咖啡豆磨成的,充满了炭烧的浓烈焦味和苦味,色泽深浓。
烘焙好的咖啡豆,还要经过研磨、煮制和调制,才会变成一杯三味(甘、酸、苦)优卓的咖啡。拿铁(Latte)咖啡是Espresso(意式浓咖啡)与牛奶的经典混合,爱尔兰咖啡(Irish Coffee)是由威士忌和咖啡按1:5的比例调制,加入朱古力和牛奶的Espresso也可以称作摩卡咖啡,而卡布奇诺(Cappuccino)则将Espresso、牛奶和奶泡恰到好处地结合到了一起……
每一种咖啡,都是一种不同的心情。慢慢品位,也许你也可以“懂得”一杯咖啡的故事。
激情与灵感
那种叫做咖啡因的东西是咖啡充满激情的原因所在。一千多年前,正是那群无意间吃了咖啡樱桃果的阿拉伯牧羊告诉了人类这一点。而现在,咖啡是都市中繁忙人士的动力源,以及闲暇时光的道具。
咖啡历史学家乌克斯在他的著作《咖啡天下事》(All About Coffee)中写道:“每当咖啡引进,就会助长革命。咖啡是人间最极端的饮料,咖啡因会刺激思考,老百姓一旦深思就想造反,危及暴君地位。”
据说,16世纪的阿拉伯世界里,咖啡就博得“麻烦制造者”的称号,统治者认为咖啡馆是疯狂的滋生之地,于是圣城麦加的咖啡馆曾被迫全部关门,而咖啡也被宣布为“非法饮品”。
君士坦丁堡的帝王担心民众在战争期间喝了咖啡后会发表反动言论影响士气,因此也下令关闭境内咖啡馆,并且规定两次因喝咖啡而被抓住的人将被装进袋子丢进博斯普鲁斯海峡。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冒着海底喂鱼的危险喝咖啡。
当咖啡传入法国后,法国人的酒消耗量因而得到减少。咖啡馆也很快成为演员、小说家、剧作家和音乐家的聚会场所。据说伏尔泰常常在一家咖啡馆里一次喝上40杯咖啡加巧克力,而当时担任炮兵军官的拿破仑有一回在咖啡馆里没钱付帐,只好留下军帽作抵押……
激情也常常与灵感携手同至。J·K·罗琳就是在一家咖啡馆里写出了她的《哈里波特》的。而在西方文艺史上的很多伟大时刻,书桌和画室的背景下也常常都有一杯袅袅升烟的咖啡。在家附近的咖啡馆里,也经常看到带着纸笔或者笔记本电脑的人,静静地坐着冥思苦想着什么……
(实习编辑: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