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勺技法与应用

  翻勺,是根据菜肴的不同要求,运用不同的技法,将原料在勺内进行娴熟、准确、及时、恰到好处地翻动,从而使菜肴受热成熟、入味、着色、着芡、造型等达到质量要求的一项技术。

  实践中我们往往根据原料形状不同、成品形状不同、着芡方法不同、火候要求不同、动作程度不同等因素,将翻勺技术划分为小翻勺,大翻勺,晃勺,悬翻勺,助翻勺几种。

  一、小翻勺

  是一种常见的翻勺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数量少,加热时间短,散碎易成熟的菜肴。具体方法是:左手握勺柄或锅耳,利用灶口边沿为支点,勺略前倾将原料送至勺前半部,快速向后拉动到一定位置,再轻轻用力向下拉压,使原料在勺中翻转,然后再将原料运送到勺的前半部再拉回翻个,如此反复做到勺不离火,敏捷快速,翻动自如,使烹制出的菜肴达到质量要求。例如用爆法制作的“宫爆鸡丁”这类菜肴是着芡调味同时进行,制作时必须用小翻勺的技法来完成,使菜肴达到入味均匀,紧汁抱芡,明油亮芡,色泽金红的效果。又如“清炒肉丝”原料入勺后用小翻技法不停地翻动原料并随之加入调味品,使肉丝受热入味均匀一致,成品达到成鲜软嫩的质量要求。再如“红烧排骨”,主料在加热成熟过程中用小翻勺的技法有规律地进行翻动,勾芡时也要用小翻勺的技法淋入水淀粉,边翻动主料,使汤汁变稠分布均匀,达到明油亮芡的最佳效果。

  二、六翻勺

  是将勺内原料一次性做180°翻转,也就是说原料通过大翻勺达到“底朝天”的效果,因动作和翻转幅度较大而称为大翻勺。其方法是左手握勺柄或锅耳,晃动勺中菜肴,然后将勺拉离火口并抬起随即送向右上方,将勺抬高与灶面成60°~70°角,在扬起的同时用手臂轻轻将勺向后勾拉,使原料腾空向后翻转,这时菜肴对大勺会产生一定的惯力,为减轻惯力要顺势将勺与原料一同下落,角度变小接住原料。上述拉,送,扬,翻,接一整套动作的完成要敏捷准确协调一致,一气呵成,不可停滞分解。大翻勺适用于整形原料和造型美观的菜肴,例如“扒”法中的“蟹黄扒冬瓜”将冬瓜条熟处埋后,码于盘中,再轻轻推入已调好的汤汁中用小火扒入味,勾芡后采用大翻勺的技法,使菜肴稳稳地落在勺中,其形状不散不乱与码盘时的造型完全相同。类似于这样的菜肴非大翻勺莫属。又如“红烧晶鱼”,主料烧入味勾芡后同样采用大翻勺的技法,将鱼体表面色泽,刀工,汁芡最完美的部位展示给客人。

  三、晃勺

  左手握勺柄或锅耳,通过手腕的力量将大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有规律的旋转,通过大勺的晃动带动菜肴在勺内的转动,它适用于扒菜、锅塌菜和整个原料制作的菜肴。菜肴通过晃勺可达到:①调整勺内的原料受热,汁芡,口味,着色的位置使之均匀一致,避免原料煳底。②由于晃勺的作用,使淋入的明油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原料与勺的摩擦,增强润滑度。③由于晃勺产生的惯力使原料与大勺产生一定的间隙(用肉眼难以观察到)为大翻勺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④由于勺与主料产生摩擦使部分菜肴的皮面亮度增强。例如“五香扒鸡”将蒸熟入味的整鸡皮面朝下入勺内煨制,勾芡时边晃勺边沿原料边缘淋入水粉汁使汤汁浓稠,芡汁分布到各个部位,然后淋明油晃勺调整位置,把握时机大翻勺,使色泽金红明亮的皮面朝下拖入盘中,其形其色甚是美观。

  四、悬翻勺

  悬翻勺的方法是左手握勺柄或锅耳,在恰当时机将大勺端离火源,手腕托住大勺略前倾将原料送至勺的前半部。向后勾拉时前端翘起与手勺协调配合快速将原料翻动一次。由于勺内原料翻动及整套动作均在悬空中进行,所以称悬翻勺。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菜肴和盛菜时使用,以保证菜肴火候,装盘和卫生质量的要求。例“拔丝橘子”,橘子挂糊炸熟后投入熬好的糖浆中,快速将大勺端离火源,采用悬翻的技法不断翻动原料,使橘子瓣个个挂满糖浆,达到质量要求,类似这样的菜肴若选用其他翻勺方法势必要造成主料挂不均糖浆或糖浆变红发苦,失去拔丝菜的特色。还有用“爆”“炒”“熘”等方法烹制数量较少的菜肴,盛菜时多数采用悬翻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菜肴翻起尚未落下的时候,用手勺接住一部分下落的菜肴放盘中,另一部分落回大勺内如此反复地一勺一勺地将菜肴全部盛出。

  五、助翻勺

  左手握勺柄和锅耳,右手持手勺在炒勺上方里侧,在拉动大勺翻动菜肴的同时,用手勺由后向前推动原料使之翻动,这种方法应用在数量较多,用其它方法难以翻动的菜肴中,以及配合小翻、悬翻技法的有效实施。例如“制作十盘香辣鸡”,由于数量多,很难将鸡块翻动,这时往往要采用助翻的方法来完成,使菜肴达到受热,入味均匀,成熟一致,汁匀芡亮的效果。又如制作“拔丝山药”挂糖浆时虽然是用悬翻的技法来完成,但操作时必须用助翻的方法配合使原料翻动,在推动原料翻起的一刹那将手勺插入尚未落下的菜肴底部,当菜肴落在手勺处时将山药块分开落入勺内。如此反复连贯的动作,才能使糖浆挂得更匀更好。

  上述介绍的翻勺方法是我们烹制菜肴时常用的几种方法,除此以外,还有前翻勺、转勺、左翻勺和右翻勺等等,具体操作时应用哪种翻勺方法更合适,要因菜、因人、因环境等要素来决定。但这里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有些菜肴在烹制时用一种翻勺方法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必须要用几种方法密切配合,如大翻勺必须与晃勺有机地结合,小翻勺、悬翻勺要与助翻勺巧妙地搭配等等,只有灵活使用不同的翻勺方法,才能使烹制出的菜肴达到质量标准。

(实习编辑:张欣)

(0)

相关推荐

  • 浅谈阳虚体质食补 下集

    浅谈阳虚食补 下集 "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 ...

  • 浅谈生活辐射 打造健康生活

    浅谈生活辐射 打造健康生活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理面有点忐忑,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感觉,其实在抢盐发生的当天,在别的网站发表过一篇文章,不过被有的网站给删掉了,可能是批判性过于强烈.今天咱尽量高雅. ...

  • 舌尖上的高考:浅谈2014年高考生如何科学饮食

    特别策划:高考饮食保健优化设计 注意食品安全 安全是膳食与营养的基础.在考前给孩子准备饮食时,家长要选择新鲜的食物,在贮存.烹饪的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考前和考试期间,考生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 ...

  • 钟凯:苹果核的逆袭-浅谈氰苷中毒

    最近一则新闻说重庆有个1岁大的婴儿喝了半碗鲜榨苹果汁,结果很快开始呕吐,家长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说可能是苹果核里的氰化物导致中毒.为什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健康水果"的苹果居然含 ...

  • 浅谈历史悠久的汤文化

    人类食事活动有几炊重大的变革,其中一次就是利用火,变生食为熟食.由茹毛饮血到炮生为熟,不仅使原始人享受到熟食的美味,更重要的是获得更多.更高级的营养成分,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从而使人类从一般动物中区别开 ...

  • 浅谈葱.姜.蒜的养生功效

    众所周知,葱.姜.蒜不光是烹饪菜肴的调味佳品,而它们的药用价值早已载入中国医药巨典<本草纲目>,千百年来民间百姓常随手采集用于疗伤治病,价廉效着,显示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宏大博深. 葱: ...

  • 浅谈奶油黄油的营养

    黄油是从奶油产生的,将奶油进一步用离心器搅拌就得到了黄油,黄油里还有一定的水分,不含乳糖,蛋白质含量也极少. 全脂鲜奶含有4%的脂肪,如将全脂奶静静放置,奶中脂肪微粒便浮聚在牛奶的上层,这层略带浅黄色 ...

  • 浅谈大豆异黄酮的保健功能

    黄豆的异黄酮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能够降低自由基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中沉积而演变为动脉硬化的情况. 据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大豆异黄酮还有很多保健功能.在每 ...

  • 浅谈喝茶对人体的益处

    茶叶这一饮食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在我国被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