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味精的学问

  味精是否有益健康,人们犹如雾里看花。其实,适量的使用味精对健康有益,关键是要科学合理的食用。

  1.味精与食盐的关系。味精几乎都是同食盐并用,因为只有在食盐存在时,味精才会呈现鲜味,这两种物质不同的添加量之间存在一种定量关系,添加味精并非多多益善。正确添加方法应该是根据原料的多少、食盐的用量等来确定味精的用量,菜肴口味愈咸,味精的用量愈少。具体地说,烹调口味清淡的菜肴,如汤类菜、炒蔬菜等,每100克菜肴中食盐的添加量以1克左右为宜,此时味精的添加量应为食盐量的1/3。烹调口味浓厚的菜肴,如红烧肉、干烧鳊鱼等,每100克菜肴食盐的添加量以1.6克左右为宜,此时味精的添加量应为食盐量的1/5。

  2.味精与菜肴酸碱度的关系。菜肴近于中性(pH值在6~7)时,味精的鲜味效果最好,而在酸性或碱性的菜肴中则不宜用,因为味精遇酸不易溶解,遇碱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良气味。

  3.食用味精要适量,每道菜不应超过0.5克。一般要求每人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20毫克/千克体重。老年人、幼儿与哺乳期的母亲应该少用,1岁以内儿童禁止食用。

  4.味精最适宜的投放时间为菜肴出锅时,不宜放入过早,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鲜味,而且会产生毒素,危害健康。但制作凉菜时则宜早放,最好用温水使其充分溶解或直接溶化成水溶液(最适宜的溶解温度是70℃~90℃)再浇到凉菜上。另外,做凉拌菜时不宜又加酱油又加味精,否则鲜味会消失。

  5.对自身富含鲜味的食品(如蘑菇、香菇、禽畜类、产于河海中的鱼虾等)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味精,以免掩盖了原食品的鲜味、本味。

  注意了一些使用过程中的事项,味精的鲜美滋味才能得到升华。

  味精含钠,过多摄入可诱发高血压,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升高,老年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应该少吃味精。另外,有研究认为,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0)

相关推荐

  • 下馆子点菜的14项入门学问

    忙碌的现代人总想逃离充满油烟的厨房,喜欢三五个朋友聚一起图个热闹,所以下馆子已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其实,点菜是一门大学问,如何能做到好吃.营养与价廉兼得呢?下面营养专家教给大家14项点菜的入门技术: 1 ...

  • 看病人送水果的学问

    春天到了,市场上品种多样的水果色彩纷呈.香甜可口,特别能够激起我们的食欲.特别是当人生病的时候,适当吃些水果,可以给身体补充营养,增强肌体免疫力,加速身体的痊愈.因此,人们常有提着水果看病人的习惯.看 ...

  • 教你正确使用味精.姜.酒.葱来煮菜

    一 怎样用味精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使用.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消化食品)率.另外,味精中的 ...

  • 健康生活必备之吃鸡蛋的学问

    中国的老百姓将鸡蛋视为补品,经常食用鸡蛋可增强记忆力,还可保护心脏和动脉血管.预防癌症.延缓衰老.可如果不能加工和食用,补品就会变为"废品",甚至是"毒品",所 ...

  • 营养学家赵霖 教您吃的学问

    内容速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对吃也是越来越讲究,但别小看吃东西这件我们天天要干的事,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今天,<人物新周刊>就请到了营 ...

  • 注意!这几种情况不宜放味精!

    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为有鲜味的物质,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此外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味精是鲜味调味品类烹饪原料. 我们常常做菜的时候,用味精来提鲜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菜 ...

  • 调味料该选鸡精还是选味精

    味精有益吗 事实上,生产味精的原料是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专业人士表明,味精的生产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谷物中的淀粉提取出来:第二个阶段,淀粉糖化生产葡萄糖,之后进入主要阶段,就是用生 ...

  • 八成酿造酱油加味精

    化学酱油风波后,人们对调味品更加关注了.读者侯先生近日致电本报:"买了一瓶海天酱油,说是酿造的,可一细看配料表里有谷氨酸钠,这不就是味精吗?既然是酿造的为什么还要加味精呢?"而实际 ...

  • 炒鸡蛋放味精破坏鲜味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人体胃肠道才可消化吸收.炒鸡蛋放味精破坏鲜味-- 一.鸡蛋与豆浆同食降低营养价值 人们经常食用豆浆冲鸡蛋,认为两者都富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