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如何健康吃零食
根据媒体报道,12岁的湘潭男孩儿李唯泽从小偏爱吃零食、挑食。去年2月份,他突然喊腿痛,医院诊断李唯泽得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后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转变成了慢性。患病后,李唯泽的右腿没有再生长,右腿比左腿短了近10厘米。而这一切,其实都和他过于爱吃零食、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关。
吃零食会吃出残疾?这案例或许过于极端,不过从全国调查的情况来看,关于“吃零食”的问题还真不少。张敏告诉记者,目前临床来看,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肥胖、营养不良等几个方面。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为例。他们曾通过随机抽样法,对哈尔滨、北京、济南、上海、重庆、广州6个城市中的七千多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孩子常吃的是营养学会推荐“可经常食用”的零食,那么肥胖检出率只有9.3%,腹型肥胖率只有13.3%,高脂血症仅有3.4%;但如果经常吃得是“限量食用”类零食,孩子的肥胖检出率立刻升至11.8%,腹型肥胖与高脂血症也立刻升至15.8%与4.6%。
上海浦东新区也针对小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城区小学生中常吃新鲜蔬果与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在干预后仍高于10%;特别是在饮料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仍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
张敏说,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零食可以是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是最坏的朋友。“孩子的生长特点决定,他们需要科学摄取更多的能量、更全面的营养元素,而选择合适的零食,可以起到营养补充的效果,对于孩子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并不需要因为孩子爱吃零食而发愁,关键是看如何选择零食的种类。”
孩子为何爱吃零食?又为何“吃不对”零食?这个问题让家长们烦恼不已,可在专家眼中,这也许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
“孩子们大多爱吃甜的,这很正常,甚至可以说,人类本来就爱吃甜的。”张敏说,这种偏好或许来自于人类长久以来的进化历史。
在过去,人们的食物种类并不丰富,特别是在蛮荒时期,在觅食过程中,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辨别某种食物是否安全无毒呢?这多半来自于味觉。“在诸多食物种类中,甜味品的确大多数都安全、无毒,而且有丰富营养,比如水果、蜂蜜。相反,一些有害物质的确会出现让人不快的味道,比如苦味、涩味,或者一切刺激性气味。”在进化过程中,人们为了选择安全的食物,慢慢就形成了对甜味的偏好。
除此以外,一个人的口味还和他早期接触的味道有关。
“其实一个孩子在4个月左右时,就开始逐渐培养起对味道的偏好。甚至在孕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爱吃什么,这些味道信息就可能影响到宝宝。”张敏说。
另外,在母乳喂养期间,母亲的饮食特点也会影响到妈妈乳汁的味道。
在宝宝4个月后,按照习惯我们要给他添加辅食,此时在辅食种类上多加选择,同时不要人为添加调味品,就成了家长的首要注意事项。“这里特别要提醒一句,现在认为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6个月以内不必添加辅食,母乳喂养足以满足宝宝的生长需求。我们只是需要在此时给宝宝一个接触其他食物、其他味道的机会,不要过多添加辅食影响宝宝的吃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