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情绪传染到心因性反应
上午看到“贵州织金86名小学生食用早餐疑似中毒”的报道,因为是吃的蒙牛牛奶和面包,不由地联想到这两年发生的多起学生喝蒙牛学生奶后集体中毒事件,而关于“情绪传染”、“空腹喝”、“同学吃坏食物”等中毒原因,现在想起来仍觉得雷人。
于是在想,这一次,专家、协会以及政府部门等,会再拿什么样的“原因”来为牛奶圆说?或者,这一回该轮到什么“原因”出来雷人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历次疑似学生奶集体中毒事件的结论,都是宁愿荒唐、雷人,也永远是牛奶没问题,似乎成了定律;或者说,就不允许牛奶出问题,而为了牛奶不出问题,也就不顾荒唐和雷人?
不幸被我言中,“情绪传染”没来,来了“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搜索一下相关资料,心因性反应,是反应性精神病的一个类型,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也就是说,校园里发生了一次集体性精神障碍。我们应该尊重科学,科学上既然确有“心因性反应”之说,86名学生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理论上说,有可能。问题是,“情绪传染”、“心因性反应”等等,如果每一次都和某个品牌的牛奶“巧合”在一起,就好像这些精神类疾病或障碍专门愿意与蒙牛牛奶“合作”,不但令人难以置信,更叫人倍觉滑稽。
同时,我们不能不为有关部门的效率所叹服:很多时候,公众所求之真相,千呼万唤出不来,而这一次,最多也就24小时的时间,“真相”迅速被查明了———牛奶没问题。当然了,如果一个品牌的声誉是最重要的,乃至一个行业已经濒临脆不可触碰的时候,平息问题确实需要赛跑的速度。
只是,消除公众疑虑与信任危机,不可能是一次“高效率”或草草的专家组鉴定所能够实现的。并且,在这个问题上,不论当事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它们心里应该更清楚,欲赢得信任,这种敏感问题的处理应该更加谨慎,并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不回避更多的媒体采访。然而,各方的做法却是在搞突击,迅速把一切都打扫干净,迅速“稳定”,迅速回归平静,抛出一个似是而非而又不厌雷人的“群体性精神障碍”说,表面看似平静,其实是自欺欺人。
如果每一次由吃喝引发的群体问题,永远都不允许和食物有关,下一次该轮到什么样的“说法”了呢?但愿下一次“情绪传染”或“心因性反应”等等别再找蒙牛牛奶的麻烦了———太难为专家们。
(责任编辑:徐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