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厨房 远离食品添加剂

回归厨房 远离食品添加剂
1.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时间按照传统的方式,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2.孕妇和两岁以下幼儿最好不吃任何含有添加剂的食品,不要给幼儿吃彩色的糖果、甜味饮料以及膨化食品,不放味精。有证据表明,儿童远离各种加工食品之后,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侵略性行为等都有所改善。
3.尽量选择平淡、自然的食品。
近日随着新食品安全国标出台,卫生部又发布了4项食品安全新标准,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回归厨房 远离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我们看不到也无法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
添加剂让生活更方便
陈红的早餐是这样的:一根火腿肠、一袋红烧牛肉方便面,对单身的人来说,这是最省事的一餐。如果觉得营养不够,再加一杯酸奶。
它们的价格很低廉:方便面2.5元,猪肉鸡肉的火腿肠只要1元。它们确实够方便,开水一泡,火腿肠泡面就做好了。它们的味道还凑合。
不过我们来看看这根45克的火腿肠的配料:猪肉、水、淀粉、蛋液、白砂糖、植物蛋白、食用盐、食品添加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食用香精、增味剂、山梨酸钾、红曲米、D-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猪骨提取物。它居然包含了18种物质!
尽管“自己做的饭菜比较健康”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但忙碌的工作使很多人懒得下厨。加工食品大大丰富了懒人的餐桌,速冻饺子、八宝饭、粽子、肉丸、印度飞饼、葱油饼、馄饨、比萨、烤肉串、意大利面、各种微波炉炒饭,甚至如果你连煮都不想煮的话,还有一拉就热的自热型盖浇饭……对每天即使只做两道菜也要四十分钟以上的主妇,实在是不小的福音。尽管看起来比方便面更健康,但只要仔细阅读包装上的配料表就会发现,这些食品中所含的添加剂可一点儿也不少,包括便利店购买的“新鲜”的饭团、三明治、寿司
协和医大公共卫生博士文洁介绍,目前超过95% 的加工食品中都含有或多或少的食品添加剂,除了增加食物的风味,防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博士指出,随着消费者对食物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的苛刻要求,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使用了防腐剂之后,本来很快就会腐烂的东西,就可以长期储存,“山梨酸钾”、“山梨酸”、“苯甲酸钠”都起防腐作用,尽管有些品牌号称无防腐剂,但如果细心察看配料表就会发现,其实上面说的这几类用于防腐的添加剂总有一样赫然在列。
事实上如果没有防腐剂,很多食物无法销售,比如酱油,如果不用防腐剂两天内就会产生霉菌。其实只要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防腐剂、并在允许的使用量内使用,多数会由人体代谢出去,对人体无害,无须担忧。
添加剂超标有隐患
我们在厨房里,通常炒肉片的时候会在肉片里抓一点薄淀粉,或者放一点生抽,这样炒出来的肉片会比较嫩;而嫩肉粉则是加入了亚硝酸盐的功劳――亚硝酸盐是国家允许的添加剂,但是过量会引起急性中毒,而长期超标则有致癌危险。上周我们的栏目还教大家怎么去除蔬菜中的亚硝酸盐,而嫩肉粉却在添加这种对健康没有丝毫好处的产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博士指出,嫩肉粉中的亚硝酸盐对肉类有“发色”作用,会使肉类变得粉红,嫩到连纤维都吃不出来,还有磷酸盐等保水剂,使处理过的肉类不仅嫩,还能吸收大量水分,显得更加柔软多汁。中国农业大学食物营养研究室对市面上30多种嫩肉粉和腌肉调味品进行的检测发现,所有产品都有亚硝酸盐,但只有2种有标注,也就是说,使用者很难控制使用的量,成品中亚硝酸盐超标的隐患很大。同样问题还出在水晶虾仁、火锅底料、包子馅料中。
自家厨房总是胜过餐馆和工厂
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摄入过多添加剂,即使它们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我们来看看,在厨房与外购食物的区别:
我们在厨房做一份牛肉丸子:买来牛肉,剁碎,加点盐、葱花、姜末、酱油、味精,调成糊状,然后烧开水,生汆;放调料,装盆,上桌。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在他的《食品真相大揭秘》中描述的加工厂生产牛肉丸的过程:牛肉碎,一种牛骨头上剔下来几乎不能称之为肉的部分,在其中加上蛋鸡肉馅,增加分量,再加入“组织状大豆蛋白”以便制作出柔软的感觉。这种大豆蛋白吃起来有肉味,也叫做“人造肉”,可部分代替牛肉和猪肉。然后加入大量的牛肉浓汁、化学调味料;为了使口感嫩滑,还要加入猪油和淀粉。为了方便机器生产加入黏稠剂和乳化剂;为了颜色好看,加入着色剂;为了延长保质期,就使用防腐剂、pH调整剂;防止退色,就使用抗氧化剂。
于是,肉丸就做好了。调味汁是冰醋酸兑水稀释,加上焦糖色素和化学调味料做成的“仿调味汁”。番茄酱加着色剂、酸味剂、增稠多糖就做出“仿调味番茄酱”,浇在肉丸上,放入真空袋子里加热杀菌,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回归厨房 远离食品添加剂

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五个要点:
1.转动手腕,仔细看好背面的配料表再买。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3.先了解了以后再吃。
4.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
5.要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
推荐图书:《食品真相大揭秘》
作者:(日)安部司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减少添加剂 自己进厨房
要想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按照传统的方式烹饪。
1.购买新鲜食材,自己处理。
比如自己用预留的“酵头”发面蒸馒头,如果时间合适无须放碱和发酵粉;自己洗菜做沙拉,只放简单、少量的盐、糖、醋调味,就可以避免沙拉酱里的添加剂。
回归厨房 远离食品添加剂

2.减少调味品的数量和品种使用。
尽量利用食物本身的香味,如西红柿、黄瓜都有本身的清香味道,减少其他味道的过度干扰,能使我们的味蕾恢复敏感,感受到食物本身的新鲜、天然味道。如果用了盐,就不再使用糖和味精,是减少添加剂的方法之一。
3.自己制作天然调料
自己购买原料,比如将花椒粉碎做花椒粉,按照香料配方做咖喱粉等能减不少添加剂。
调味汁全都可以自己制作,用纯正的酱油、醋,用柚子果汁做果醋也很好吃。
4.购买酿造酱油、料酒
酱油原料是大豆、小麦、盐和曲子。曲子产生的酶把大豆、小麦的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把淀粉转变为糖分。这就是酱油鲜美有味道的根本。酱油的颜色是氨基酸和糖的一部分相结合产生的。如果不经过长期发酵,用盐酸分解大豆蛋白质的方法可以轻松获取氨基酸,但失去了酱油原来的味道、香味、颜色。将其做得和真的酱油一样,全是添加剂的功劳。

回归厨房 远离食品添加剂(2)

料酒也有纯米料酒和料酒式调味料之分,购买的时候要区分清楚。
5.休息时间提前准备好冷冻保存
在空闲的时候,用新鲜的五花肉剁成肉糜,加糖、酱油、黄酒、盐、姜末,在锅里煮熟收汁成比较稠的肉酱,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冷却后放在冰箱冷冻层保存,要吃面的时候就把肉酱块儿拿出来用微波炉化冻,再往面里一拌就行了。比方便面可要健康得多,而且做起来也很快。
自己做一点高汤:用猪骨、猪皮、鸡爪之类事先制好,可以熬得浓一些,晾凉后撇去最上面的油脂,过滤掉渣滓,再倒在冰格里,一格格冻好,用的时候按需取适当的量再化开就可以了。
市面上售卖的那些汤料无论是液体的还是凝胶状的,甭管宣传得有多健康营养,添加剂只多不少。
回到厨房,带给我们的并非只是身体的健康。

回归厨房 远离食品添加剂(3)

(0)

相关推荐

  • 食话实说第29期:食品添加剂会危害健康吗?

    往期回顾 第28期:该不该效仿美国吃素食?第27期:红枣没有补血效果第26期:蜂蜜加绿茶变色能喝吗?第25期:食用明胶工业明胶区别大揭秘第24期:老酸奶真是用皮革制?第23期:春天为什么流行吃野菜?第 ...

  • 五大最具争议的食品添加剂

    长期以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发表了最有争议的五种添加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进行了解 ...

  • 食品添加剂会诱导炎症和代谢综合征

    乳化剂(Emulsifiers)作为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加工食品以帮助保存食物质地,延长保质期.近日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报道肯定了我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担心.Georgia Stat ...

  • 关于儿童牛奶中的食品添加剂

    专家解读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牛奶可以按照普通食品生产与管理. <〈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GB14880-2012)问答>中第二十九条对儿童的定义有明确解释, ...

  • 卫计委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 金箔医学应用已久

    近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函件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现已开始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时 ...

  • 一根雪糕含14种食品添加剂

    只标名称不标含量 记者随机从市场上购买了一些雪糕,它们的配料都包含了多种食品添加剂,少则六七种,多则十几种.在一根"炼乳红豆加绿豆口味"的雪糕中,配料表中标注了5种增稠剂.3种乳化 ...

  • 面包商家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只为颜色更好看

    面包里违规添加染色剂 省质监局稽查总队取缔一个黑面包加工厂,并提醒市民要警惕颜色特别鲜艳的面包 贷款200万元来长沙办面包厂,生产许可证还没批下来,却迫不及待地开工生产了,还冒用了别人的QS标志.23 ...

  • 网传10种食品添加剂会致癌

    专家:溴酸钾已被禁用其他只要符合国标就没问题 最近,网上一则名为"购买食品时,若发现有以下10种食品添加剂,最好慎重选择"的微博被疯狂转发. 这则微博称,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 ...

  • 别再冤枉食品添加剂了!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开始翻来覆去地查看食品包装袋(这当然是个好习惯),然后就被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吓了一跳,并因此疑虑丛生:这么多连名字都看不懂的东西,吃下去真的不会对身体有害吗?食品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