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身份难辨 市民购买前须"三看"谨防猫腻

  据《劳动报》报道,超市卖场里印着各色外文字母的“洋食品”,打着进口的旗号,价格要比普通的国产商品贵上一倍。连日来,记者走访沪上各大超市卖场后发现,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如雾里看花,蜜饯类商品充斥着不少“假洋牌”刻意抬高价格。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夏日购买进口食品前应注意“三看”,谨防猫腻。

  昨天上午,在汶水路大润发的进口食品专柜中,摆满了标榜来自世界各地的洋美食。记者注意到,许多洋食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大量的中文字,比如一款“沙巴哇”的芝士口味紫薯干,其紫色的外包装上印有原产国越南的字样,并标称其中国代理商系广西一贸易企业。有消费者针对这样的中文包装却存在质疑,“这么多中文字,真的是全进口的食品吗?”而对于包装上全印有外文的食品包装,消费者也颇为疑惑,“比如全英文的包装上却没有用英文注明在哪里生产,挑选时有些吃不准。”

  记者看到,“进口食品”与相同的国产食品价差巨大。一款“韩韵蜂蜜柚子茶”,与便利店里的销售的同类产品包装大小几乎一样,但正是包装上的韩文产品名称和英文的产品介绍,价格却比便利店里的柚子茶贵出不少。“蜜饯类的产品价差最大,比如贴有美国大西梅字样中文标签的进口西梅,价格比国产的要贵上一倍多。”

  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是否真的进口食品必要看标签、看防伪标志、看其进口的“身份证”。三看可以甄别进口食品的“洋身份”:一要看进口食品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和《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标识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除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等内容以外,还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二是看进口食品上是否有激光防伪“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英文缩写,该标志2000年开始加贴。三是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消费者可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该证书犹如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洋货”。

(责任编辑:王健淇)

(0)

相关推荐

  • 乘飞机须知:乘飞机前须注意饮食

    乘飞机须知:乘飞机前须注意饮食 乘飞机旅行固然节省时间,但有些人乘机时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乘飞机前须注意饮食: 一.忌吃得过饱.进食过饱乘机对人体有害无益. ...

  • 乘飞机前须注意饮食

    "五一"将至,不少人会选择乘飞机探亲.出游.针对有人乘机时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情况,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毕珣认为,这与乘机前饮食不当有关,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

  • "一摇三看"选好酱油

    "一摇":好酱油摇起来会起较多的泡沫,不易散去. "三看": 一看工艺,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国家标准将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是以大豆和麸皮.小麦等为主 ...

  • 教你"三看一嗅"挑香甜菠萝

    菠萝的挑选很有讲究哦!教你"三看一嗅"法,帮你跳出又香又甜的大菠萝. 一.看外观.形态优质菠萝的果实呈圆柱形或两头稍尖的椭圆形,大小均匀适中,果形端正.已成熟的菠萝表皮呈淡黄色或亮 ...

  • 茶样生活 健康饮茶有"三看"

    新闻背景:2011国际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将于11月在茶都杭州举办.组委会官方微博首推饮茶. "晨起一杯滇红,上午闻着龙井香,晚饭后品品乌龙,入夜泡壶玫瑰花茶",这是2011国际健康 ...

  • 市民购买鲷鱼发现白色异物 疑是"外星寄生虫"

    市民买到可疑鲷鱼吓丝丝 专家表示把虫去除鱼烧熟仍能吃 "最近新闻里说,地中海发现一种可怕的'外星寄生虫',专门寄生在鲷鱼的舌头上,我今天也买到一条这样的鱼,不知道情况是不是一样!" ...

  • 早餐前喝"三杯水"获取营养

    "早餐吃饱却没吃好",成了普遍问题. 人体经过一夜的酣睡,储备的能量已大量被消耗,激素分泌进入低谷,大脑和记忆机能组织急需补充营养.因此早餐是不是吃好直接影响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

  • 购买时须谨慎四类食品

    催熟的西红柿不要买 有些商贩用催熟香蕉的方法催熟西红柿,在上面涂一种名为"乙烯利"的化学药物,此药虽毒性较低,但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催熟的西红柿多为反季节上市,大小通体全红,手感很 ...

  • 10危险食物下嘴前须处理

    美国网站日前载文,报道了下面这10种食物存在危险因素,在大口享用前一定要妥善处理. 1.豆芽 "如果豆芽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大问题,所以它应该排在危险食物榜的第一位."美国佐治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