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进补应该清补

  秋天到了,有的人认为秋季是大补的季节,便准备趁秋天进食补品。

  其实刚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 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大量食用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从而导致消化(消化食品)功能紊乱。

  因此,初秋不要急着大补,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

  “清补”当忌辛辣生火助阳和肥甘油(油食品)腻生痰助湿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 阴虚体弱者在安排膳食时,可以选食瘦猪肉、鸭肉、兔肉、白斩鸡、咸鸭蛋、清蒸鲜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的摄取量。

  脾虚的老人应选食有健补脾胃、化除湿邪、性质平和、补而不腻的补益食品。 常用的有赤豆、薏米仁等,将其煮烂,加糖服食,是良好的滋补食品并可常饮冬瓜汤、百合汤、红枣汤、绿豆汤等,以解暑止渴、生津凉血。

  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龟肉、银耳、蜂蜜(蜂蜜食品)、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实习编辑:朱燕梅)

(0)

相关推荐

  • 秋季饮食:宜清补 重收敛

    处暑将至,溽热未去,加之秋雨渐多,湿气较盛,昼夜温差大,是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保健尤为重要.专家提醒,初秋养生:宜清补,重收敛. 饮食宜补不宜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根据中医 ...

  • 夏季进补需及时 热荐十清补汤

    进补不仅分体质还要看季节,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天平补:冬天滋补.夏令进补不宜用温热厚重之味,更不宜用药物大补,宜"清补".也就是利用既能补身体,又能生津.消暑的药食物补充身体中的 ...

  • 夏令进补宜用"清补法"

    夏令进补,中医常用"清补法",即利用既能补身体,又能生津液.解渴消暑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充身体中不足的物质.例如进食新鲜果蔬以及药性较平和而偏凉的药物,就能起到膳食调理的清补效果. 绿 ...

  • 初秋清补[榴莲壳海底椰骨头汤]

    海底椰又叫海椰子.复椰子,是非洲塞舌尔一种特有的棕榈树,我们食用的是其被多纤维包住的坚果状果实.它的果实由两瓣组成,像两个大大的椰子,是已知最大的果.一棵海底椰树的寿命可长达千余年,其果成熟需要10年 ...

  • 怎样做初秋进补汤[东北小鸡野菇汤|小鸡野菇汤做法]

    材料:小鸡半只,野蘑菇(土名字叫毛草杏)数朵 调味料:姜4片,盐1茶匙,料酒 鸡块洗净(送来的小鸡倒是极好.只是已经斩件了不能整着炖.斩得还丑得很) 加入水,料酒,姜片.高压锅上汽转中小火压30分钟后 ...

  • 巧用瓜豆肉夏季清补

    夏季暑气当令,暑多挟湿,易形成湿热毒火,因此在养生方面宜从四方面进行调理. 起居有常,顺应天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医生丰胜利指出,夏天酷暑难当,易心火旺盛致心情烦躁 ...

  • 夏季要清补 绿豆西瓜冬瓜皆上品

    许多人都以为夏季不能进补,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进补得当,同样可以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中医古籍记载"常吃水里游的伤精,吃地上走的伤气,吃天上飞的会伤神".故夏令进补,中医常用" ...

  • 大暑天 清热也不可忘清补

    清补 适宜人群:正常人或略微虚弱者 现在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雷雨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子最集中的时期.天气潮湿闷热,在户外或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很容易中暑,因此, ...

  • 南瓜尖大虾汤-秋季清补佳品

    秋季是果熟蒂落的季节,也是人体经过了春生夏宣为冬藏而准备滋养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季进补不可过于肥腻辛热,三伏天虽然渐渐远去,但白天的热毒依然强劲,肥腻的饮食会借助秋燥而引发上火,进而增加脏器的负担,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