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三部曲
俗话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气候变化无常,可谓“多事之秋”。养生保健要因时制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秋 刚入秋时,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稍不慎很容易发生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出现急性感染性腹泻,故须严加防范,避免病从口入。由于人体消化功能较差,因此不能大量摄入肉食,可多食豆类及薏苡仁等利湿之品。
且要注意“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坏脾胃。同时,还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淡盐水、绿茶、绿豆汤以及酸梅汤等各种清凉饮料。另外。湿热交织的自然气候,也为疟疾、乙脑等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对此,要格外小心,注意防止蚊虫叮咬。
仲秋 伴随自然万物干枯萎黄,人体也出现“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对此应从饮食上进行调整,常吃些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滋润多汁的新鲜果蔬,少吃辛辣、煎炸的食物。至于香蕉、菠菜、鸭梨等均具有滑肠或寒凉的属性,当腹部受寒着凉或吞咽进过多的冷空气时,过多贪食这些果蔬则多致泄泻症。秋天苍蝇的活力并不减弱,污染或腐败的食物易致“感染性腹泻”。
有“痛风”倾向的老人均勿过食鱼、虾、蟹等水产或肉、肝、肾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谨防身体对嘌呤的代谢紊乱,致高尿酸血症,形成酸性体质,使人多感乏力、精气神差,易疲软、工作效率下降或患痛风症。
由于煤易伤肺,而肺主皮毛,肺气虚弱则毛发不固,以致在此时节脱发相对增多,故要注意养发护发。经炎夏的消耗,人体热量散发,体重减轻,略显消瘦,而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脂肪细胞又开始积聚,人体趋向肥胖。
这时肥胖者若能控制体重,采取不同方式减肥,则可有效地抑制发胖。仲秋是减肥的最佳时期,秋高气爽,又是爬山登高的大好时节。开展这一传统养生活动,能够提高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以及免疫力,增强体质。
晚秋 早晚温差变化大,尤其是沙漠、戈壁,冷热不均的气候特点更加明显,“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正是这种气候特点的写照。从此。气候开始转寒。
这时节一方面须多关注新闻媒体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谨防感冒,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肺系功能,预防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在深秋以及秋冬交接时,要格外注意防止寒潮侵袭,强冷空气导致气温骤降,可影响人体血管舒缩功能,诱发中风和心肌梗塞,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时如果不注意,就非常容易患病。
另一方面,经过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确被炎夏洗劫不轻,为了抵抗即将到来的寒冷,要多进补,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物,作为冬季进补,此时是调整脾胃打“底补”的最佳时期。
对“底补”芡实是最佳食选,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食用,即能达此目的。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后即可放心进补,以抵御严寒。秋季食补,应注意科学进补。若补膘过急,无节制地暴饮暴食,贪食过多的脂肪、蛋白质等,容易引发胆汁及胰液分泌过多,促成胆管内压加大,激活胰蛋白酶原而转化成胰蛋白质,加速胰腺自身消化而出现危险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进食过多又过快,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或并发胃肠穿孔性出血。不妨在正餐之前先饮些果汁或吃些水果,果品中的葡萄糖、果糖等会快速吸收入血,提升劳作耗损的血糖量,纠正“低血糖反应”。
使脑、心、肝等重要脏器及时获取热量。果品中的粗纤维给胃以饱肚的感受,可阻遏过多脂肪在体内囤积,防止发胖。
(实习编辑: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