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毕加索一起喝咖啡
整整一百年前,也就是l899年,毕加索常在巴塞罗那的四猫咖啡馆消磨吋光。他总是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把身边的朋友画成十分夸张山怪的漫画肖像,然后张贴在店墙上。毕加索还为这家咖啡馆设计广告和菜单, 令人想起哥特式的镶嵌玻璃作品和日本木刻。
那时, 咖啡馆廾小是高雅的去处, 只有穷艺术家才在此聚会,他们喜欢这里自由无拘的氛围,这里有一种十活的气息,这气息的名字叫“日常”。计多年过去了, 当穷艺术家终于声誉鹊起,人们就开始称他们为“人师”了。
大师向来是和杰作、博物馆、罗曼史、风格和拍卖行价格连在一起的,人们不再想象人帅早年或成名之后的门市生活,似乎天才的仟务就是为了点缀别人平庸的日子,就是山了有钱人的品味上生产富有情调和教养的高雅挂图,而他们每 一人的“日常”,则被故意遗忘了。
今天, 去巴黎观光的游客只知道艾菲尔铁塔和罗浮宫, 谁还能闻到 (也不会有兴趣) 毕加索时代圣·拉扎尔午站广场上的苦艾洒香味?还有街道上粗壮的妇女、监裙、马戏小Ⅲ和·阵忤的皮革, 布匹与香粉气味?这一切都曾是大师当年置身其间,每天所闻所见的环境;但今天的游客,仅仅在博物馆瞻仰大师留下的m某一幅画,它已经脱离了生活和时代,成为“经典藏品”了。
同样的情况实在是屡见不鲜:莫奈和他的荷花池,雷诺阿和他的阳台、披巾与茶,凡·高和他的椅子、烟斗以及酒,牢特累克和他的红磨坊……这些出现再他们作品中的景象,其实非常的普通、质朴、简单,人们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而要将直隔离,送上圣殿或祭坛呢? 大师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并不背弃生活,相反地比我们更热爱生活。
这种热爱,常常是以每一天的日常中开始的。雷诺阿说自己是“一只随波逐流的瓶塞”,他陶醉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远大的志向;凡‘高的模特儿往往是水壶、瓶子和农夫,这一点都不优雅;还有莫奈,他反复画的干草垛和莲花,又算什幺崇高的主题呢? 还是像他们生前那样,因为习惯和嗜好,而去品茶、看花、饮酒和喝咖啡,这是可望亦可及的。至于大师们留下的杰作,就让它安静地呆在博物馆里,继续供人瞻仰吧。
(实习编辑: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