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的科学解读

   专家解读

   (一)肉毒杆菌自身并不致病,其产生的肉毒毒素才是元凶。

   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又称肉毒梭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非酸性和厌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肉毒杆菌的菌体并没有毒性,但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18~30℃)条件下,肉毒杆菌芽胞可能萌发、生长并形成肉毒毒素,该毒素才是致病的元凶,且是已知天然毒素中毒力最强的一类神经毒素。

   不过,当食品的pH 值低于4.5或大于9.0时,或当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55℃时,肉毒杆菌的芽胞不能繁殖,也不能产生毒素。而且,100℃煮沸10分钟,肉毒毒素就可被破坏,从而失去致病性。

   (二)肉毒毒素中毒主要损伤神经系统。

   肉毒毒素中毒分为中毒型和感染型;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一般有潜伏期,潜伏期为12~72小时,潜伏期长短与摄入食品量及肉毒毒素含量有关。

   在成人中发生的肉毒毒素中毒多为中毒型。患者一般具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神经麻痹症状、肌肉瘫痪症状等,重者因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心力衰竭而死亡,但患者知觉、体温、血压、血象等体征一般正常。在婴儿中发生的肉毒毒素中毒多为感染型,潜伏期3~30天。初期突发便秘、啼哭声和吮乳力减弱等症状,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其中,95%的报告病例为6周~6个月的婴儿,最常见于3~4个月的婴儿,原因是婴儿肠道缺乏正常菌群的保护及抑制梭菌繁殖的胆汁酸(常见于幼儿和成人肠道)。

   (三)白血病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血液系统疾病,至今未发现与肉毒杆菌相关。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到抑制。引起人类白血病的确切原因至今不太明确,有许多因素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包括病毒感染、遗传、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至今为止,科研界没有发现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肉毒杆菌之间存在关联。

   (四)饮料不是肉毒毒素中毒的高危食品。

   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品通常是因食品原料已被肉毒杆菌污染,含有肉毒毒素,且在加工过程中未充分加热而导致食物中毒。因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制作工艺等差异,各国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品类别并不相同:欧洲多见于腊肠、火腿和腌制的肉类,日本以鱼制品为多,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为多,我国则多为家庭自制肉类食品、发酵豆类或谷类制品。

   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未见因饮料污染肉毒杆菌而导致中毒的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JEMRA)一直以来未将“饮料-肉毒”列入“食品-病原”优先评估组合的名单。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及世界各国也未对饮料中肉毒杆菌的限量要求作出规定。同样,我国于2013年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中,对饮料产品规定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要求,鉴于肉毒杆菌的生长特性,未对肉毒杆菌提出限量规定。

   (五)含乳饮料产品不具备出现肉毒杆菌污染和肉毒毒素形成的条件。

   含乳饮料是指以鲜乳或乳制品(经发酵或未经发酵)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均质、灌装、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饮料,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肉毒杆菌芽胞萌发生长的临界pH值为4.5,即pH4.5以下时肉毒杆菌的芽胞不能萌发生长。而含乳饮料多为酸性食品(pH<4.5),因此一般没有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污染的风险。加之含乳饮料在生产过程中都要经过杀菌的处理,所以市售合格的乳饮料产品理论上是不会含有肉毒杆菌的。

   专家建议

   (一)微信、飞信等网络平台已成为很多消费者获取、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相关部门应针对这些新的传播媒介强化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严厉打击捏造虚假信息,避免造成消费者恐慌,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注重原料的安全检验和储藏环境的控制,注意生产环境及加工过程的温度控制。避免肉毒杆菌及其毒素污染原料,避免因杀菌温度不足,将肉毒毒素带入食品,危害消费者健康。

   (三)消费者应注意正确制备、采购和储藏食品。购买时应正确识别包装食品的标签,包括主要原料、储藏条件、保质期、食用方法等;特别注意包装开封后,不宜长时间保藏;有自制肉类、豆类食品爱好的消费者,一定要认真选好食材,用干净的水、洁净的容器,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少量制作,短期食用。

   (四)相关部门应加强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普及,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增强消费者对相关信息的自我鉴别能力。

  本期专家:

  刘秀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研究员

  元晓梅,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陈 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

  崔生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化妆品检定所生物检测室副主任、研究员

(0)

相关推荐

  • 奶精中含有多少反式脂肪酸?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奶精含植脂末,而植脂末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可诱发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还对胎儿.青少年也有不利影响,可能致癌.奶精是什么?植脂末究竟有多少反式脂肪酸? ...

  • 椰菜和卷心菜中含有抗癌物质

    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在上海的四个社区中进行了这项研究.选择这个几个研究点的原因是这里的人吸烟率高,而且人们对十字花科蔬菜吃得也多.结果发现,在接受检测的18,000名男性中,体内能检测到一种叫异硫氰酸盐的 ...

  • 蛋黄中含有相当多的胆固醇

    除了真正需要控制血胆固醇的中老年人,很多年轻女性也把胆固醇和肥胖等问题联系起来,不敢食用蛋黄,让宝贵的营养素白白浪费. 很多人不敢吃蛋黄,是因为蛋黄中含有相当多的胆固醇.对于中老年人和高血脂症患者来说 ...

  • 哪些食品中含有植物奶油

    洋快餐和各类西式糕点等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所谓氢化油,也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quo ...

  • 什么食物中含有铜?

    从食品商品化的角度来看,少量的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在食油及含不饱和脂肪的食品中,铜离子实际上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造成食品酸败.变色和其他一些反应.这些影响尽管使产品在外观上不受人欢迎,但通常并不会引 ...

  • 儿童从食物中摄取钙更科学

    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从食物中摄取钙.在夏季,可在宝宝的饮食中合理搭配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虾米皮.芝麻酱等.值得注意的是,膳食中食盐量较高或吃高蛋白会增加钙从尿液中丢失,高脂肪饮食和 ...

  • 解读红薯中的四个长寿密码

    在<中国食物成分表>中记录,100克鲜红薯的热量有102kacl,而100g蒸米饭的热量是116kcal,也就是说,红薯是可以在米面等粮食不够吃的时候用来填饱肚子的.红薯种植容易.生长快. ...

  • 科学烹调 留住食物中的营养

    有研究表明,新鲜的绿叶蔬菜先洗后切的维生素C仅损失1%;切后浸泡10分钟,维生素C会损失16%-18.5%.喝榨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好,如果要榨成果汁,最好采用打碎机加工,这样可以保留果肉和膜. 现在, ...

  • 科学看待黄酒中的"致癌物"

    6月15日,香港媒体根据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检测结果披露出,16款黄酒饮品中含有氨基甲酸乙酯(EC).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评估,EC为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2A类).那么这种物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