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利器"西瓜的营养价值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炎炎夏日,吟着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捧着香甜可口的西瓜,既饱口福,又消暑解热。元人方夔在《食西瓜》诗中云:“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这首诗描写的是大家边吃西瓜边说笑的愉快情景。
由于西瓜含水量高,清凉去火,故又有伏瓜、夏瓜、水瓜等别称,而初时则称寒瓜。西瓜原产何处?不少人认为,约在南北朝(公元四、五世纪)时,西瓜才由中亚西亚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新疆,因此中国种植西瓜只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又因“西瓜”一词最早见于北宋史学家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其中叙述了五代时后晋的胡峤在辽国食用西瓜的情况。有人据此认为,西瓜是由五代时后晋的胡峤从辽国带入中原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我国最早的通史《史记》一书中,就曾记载:“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从邵平始。”由此可见,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种西瓜了。西瓜的家世,还是留给历史和考古学家们去论证,堪称“瓜中之王”的西瓜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是因为它瓤美汁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去暑解渴,开味滋身。据资料介绍,西瓜含水量最高可达96%以上,果汁中包含着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各种糖类、维生素、多量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各种矿物质以及蛋白质、脂肪等。吃西瓜能利便解渴,去暑散热,于人体大有益处。无怪乎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有“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的诗句。这意思是说,在大热天,吃了像冰那样凉、像蜂蜜那样甜的西瓜,顿觉透心凉爽,口也不渴了,以至于把泡好的清香的茶水也倒掉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知道镇凉后的西瓜更能清暑解渴,土方法是把整个西瓜放在竹篮中,潜入水井中,浸泡半天再捞出食用。
西瓜除当水果食用外,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我国民间早有这种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按照中医理论,西瓜味甘,性寒凉,入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养阴、利尿消肿、净化血液、减肥美容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咽干咽痛、小便黄赤、泻痢、水肿、中暑、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炎、膀胱炎、泌尿系感染、尿道结石、背痛、腰痛、醉酒等症。西瓜的药用性能,李时珍谓其有“消烦解渴,宽中下气,利小水、解酒毒”。明代汪颖在《食物本草》中说:“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号”。“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是医圣张仲景创制的治疗气分热盛的千古名方,把西瓜比作天生白虎汤,是形容西瓜清热解暑的效果神奇。
西瓜浑身是宝,除西瓜瓤外,西瓜皮、西瓜籽皆是食疗佳品。西瓜皮,也叫西瓜翠衣,含有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以及更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因而也有解热除暑,消炎降压,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减少胆固醇沉积,软化扩张血管,抗坏血病等功效。西瓜皮长于利尿祛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收集食用后的深绿色瓜皮,去净瓤肉、在烈日下晒干即得。其入药主治暑热、烦渴等症。将其烧研后含在嘴里,则能防治口、舌、唇内生疮。我们常用的西瓜霜,就是西瓜皮与中药皮硝混合后产生的白色结晶。将它施于患处,能清热消肿,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对口舌生疮也有一定疗效。西瓜籽润肺健脾,可止渴、开胃、化痰。取西瓜籽仁9至12克煎汤内服,或者生吃,或者炒熟嚼食,均有一定的降压效果,适合高血压患者。此外,西瓜籽的壳和仁都有一定的驱除蛔虫和绦虫的作用。
应提醒诸君的是:西瓜虽好,也有宜忌。西瓜性寒,食当适量,吃多了会导致过寒而损伤脾胃。产妇的体质比较虚弱,尤应注意。肾功能出现问题的病人如果食瓜过多,会造成水分在体内储存过量,血容量增多,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吃西瓜会导致血糖的升高。病情较重的甚至会出现代谢紊乱而致酸中毒,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