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
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
“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
“天下没有写不完系列文章,就算拖拉个小半年,也少不得在年底有一个完结的日子”出处:近现代鲍鱼筒子的超超超超长篇吃货纪实报告文学《吃在陕西》第六集三原篇。
吃在陕西系列终于写到了完结篇,整个系列虽算不上什么鸿篇巨制,但细细算来,上千幅图片合拼,小两万字也是有的(话唠的潜能再次发挥到了极致)。我在写每一篇儿时都希望能够对陕西的美食能有个详尽的介绍并希望由此使诸位筒子们能够爱上陕西,可惜一是个人的摄影和文字能力有限,二是作为一个外地人还是会有很多介绍不到位历史风情不了解的地方,三是腿脚不好,肚子有限,还有更多的陕西地区和当地美食没有介绍完全。文中不当之处热烈欢迎陕西本地筒子看罢多多指正,其中的诸多遗憾和未尽事宜,您了就多担待吧………………
三原县: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后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这个有些熟悉,似乎个平凹大爷的书中有过介绍)而并称三原,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年历史,现今下属于咸阳市(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2公里)……
一、三原的老黄家
三原的小吃就算是在陕西当地来说也算是保持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吧,来三原必吃的一个地方(也是几乎可以一次吃全的一个地方),就是“老黄家”,虽然现在有很多人评价老黄家就像西安的老孙家一样,东西越做越不实惠了,但是作为一名外地吃货兼爱国人士,这么著名的一家店怎能不去光顾一下凑个热闹呢?
在三原县县政府大楼向东几十米的路口东南角儿,耸立着一座绿色玻璃的大楼,这就是三原老黄家,不论是远眺还是近观,都是相当的给力。不能不承认,老黄家似乎可以成为三原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了。离饭点儿还差个一个多小时吧,门口已经停满了车车,看拍照大多数都是陕A(西安)的,嘿嘿,看来不光是我,西安的筒子也爱来这凑热闹……
进门后感觉客人已是不少,墙上挂着各种名小吃的牌儿牌儿,厨师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
泡泡油糕:老黄家的大菜就不提了,这里只介绍小吃,首先就是三原著名的泡泡油糕,它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外观其色泽乳白,表皮蓬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
要说起来老黄家的泡泡油糕还是相当祚实的,个头挺大(得有我一个巴掌大),怎么炸成这么个大鼓泡儿让我很是好奇,吃起来表皮松脆,底部绵软,感觉下部有些窝油。至于味道嘛……要是喜欢甜蜜蜜油腻腻的,那这个肯定错不了。
看着它突然想起内首歌:啦啦啦,吹个球儿,吹个球儿,吹个气球玩球儿球儿……
窝窝面,因面丁的形状似窝窝头而得名,做法上类似于陕西的麻食,很小一碗,不够豪爽
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
凉拌饸洛和蒸杂烩,凉拌饸洛就是陕西的吃法,没啥介绍的,蒸杂烩有点像北方过年吃的全家福,里面有丸子,鸡肉啥的,一锅蒸出,味道挺鲜,感觉就是碗小了点儿,有点吃不够
笼笼肉,据说是三原特有小吃,一份肉配两个荷叶馍,感觉吃起来就是粉蒸肉,肉蒸得很软烂,微带辣口儿,里面的肥肉夹荷叶馍我还是相当喜欢的,口味不错。
千层油饼:三元地方名小吃之一,也有叫做金钱油饼、金线油塔的,雅称珍珠卷,俗称抹布串儿。是由清末经营餐馆的赵伯安研制而成,后代代相传至今……应该算是一种主食,食用时配以泡菜和豆浆,别具风味……
夹起来千丝万缕,口感上软绵带韧,口味微咸,虽然里面含有大油,吃起来略有腻口,不过配上豆浆和泡菜一同食用,还挺舒服的……
金钱油饼:这个我估计就是千层油饼做好后再煎炸了一下,一样的层层叠叠,千丝万缕,不过表皮略带酥脆,吃起来又另是一番风味了。
窝窝面,三原地方名小吃,一个碗里搁了好小的三疙瘩面团,配料一大堆(臊子,辣椒油,酸汤三种配料外加一个空碗),仔细的问了一下,这面居然有三种吃法……
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2)
第一吃:干拦臊子面
取另外内个空碗,放入一团面,放入一半臊子和一半的油泼辣子,拌匀食用。
第二吃:过桥面
另取一坨面,放入酸汤碗中蘸食,吃法上有点儿像户县的摆汤面。
第三吃:辣臊子汤面
将碗中剩下的一坨面上放入剩下的一半臊子和油泼辣子,倒入酸汤,混合好后连汤带面一起食用
呵呵,真想不到这小小的三坨面还有这么多的吃法和讲究,想来三原县城当年一定是个富庶的地界儿,估计他们平时没事儿闲的就净琢磨吃了……
老黄家三原小吃价目表,右首的图是一份套餐价格和内容。
二、城隍庙边儿的老店
离开了老黄家,向西沿路直行约1公里左右路北是三原县著名的城隍庙,此庙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内藏岳飞老爷爷的前后出师表和大书法家于佑任的真迹。城隍庙门票价格25元,有点小贵,里面又没有什么吃的,我就不进去了。在门外闲拍几张,自当是我来过了……
不知道庙里面是个啥样子?不好胡说,不过看门口的送子观音,画的还是相当给力的
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3)
吃在陕西三原篇(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完结篇)(4)
面对城隍庙左首旁的一座老楼,这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千层油饼的正宗传人,百年老店赵家
走进这慕名已久的赵家,小店儿不大,四五张桌子倒是显得简朴而干净,看墙上挂满的古色古香的名人字画就足以得见此店的历史,店铺正中的墙上挂着千层油饼创始人赵伯安和二代传人赵志正的照片,下面是千层油饼的图片和价目表,价目表上只有千层油饼,豆浆和泡菜,单点千层油饼1元一个,豆浆5毛,泡菜5毛。套餐6块(油饼5个,豆浆泡菜各一)。这,就是老店经营的全部内容…………
点了一份套餐,感觉赵家的千层油饼比老黄家的要细致,拉丝更细,用筷子夹起感觉更加的千丝万缕,口味上感觉更加清淡些(没老黄家的油大)……
席间有一家三口儿从城隍庙游览后走进这赵家老店,坐下后问赵家老汉有没有菜单,有没有热菜,老汉摇头:没有,没有,只有千层油饼。一家人嘟嘟囔囔说这破地儿啥都没有后起身离去,老汉只是面无表情的看其走远。
赵家的三,四代传人
从最早研制千层油饼的赵伯安算起,如今赵家这已经是第三四代传人了,百年的老店,依旧执守着这单一的千层油饼,从这点上看很多筒子也许会感觉赵家有些固执和保守,但我想我更多的看到的是一份传承和一份坚持。在如今的社会,谁又能凭借一份无酒无肉,简单主食的6元套餐坚持百年呢?也许这千层油饼在很多人眼中不算什么,可我依旧希望来三原的筒子有机会都能来吃上一份儿,除了品味美食外,更多吃的是一份历史和一份坚持并借此向赵家致以崇高的敬意,谢谢……
碎嘴唠叨:
1、三原县城距离咸阳车程约40多公里,从西安城西客运站或咸阳汽车站均有开往三原方向的班车。
2、三原还是有很多名胜古迹的,对历史感兴趣的筒子可以好好看看,整个县城不大,一天可以全部走完,我在县城的行程基本全部用腿儿,没有坐车。
3、当地民风淳朴,问道儿什么的都很热情。
好了,三原就说到这里,其中还有诸多美食没有吃到(如三原老房家,蓼花糖等),以后再补齐吧。吃在陕西系列文章到此完结,很多没有介绍到的美食在将来还会陆续呈现给诸位。感谢诸位筒子们一直长期的坚持收看,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在吃货方面的修炼更上一层楼!!!
谢谢!谢谢!谢谢!真写完了,这是年终大结局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