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动手动脚胜似补药
核心提示:民间有“动手动脚,胜似补药”的谚语,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如果宝宝不经常活动,身体得不到锻炼,一旦手脚受凉,就会影响健康。
冬天手脚易受凉
神经系统掌控受限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掌管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手脚部的热量散发快。
保暖脂肪少
宝宝皮下棕色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对手脚的供血不足,特别是双脚处于肢体末端,离心脏较远,供血相应减少,保温能力弱。如果对宝宝呵护不周,晚上睡觉时蹬被子,手臂放在被子外,手脚就更容易受凉。
手脚受凉降低免疫力
易患呼吸道感染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如果手脚着凉,极易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便会乘机大量生长繁殖,引发呼吸道感染。
易生冻疮
宝宝的手脚若长时间受到寒冷和潮湿侵袭,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血液流量骤减,皮下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供,细胞会因缺血缺氧造成损伤或坏死,从而形成冻疮。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患有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小胖墩宝宝。
皮肤皲裂
寒冬腊月,气温低,宝宝的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易变干、粗糙,尤其是手脚部位长时间干冷,易造成指端、脚跟皮肤皲裂,引起疼痛等症状。
8招帮助宝宝保持手脚温暖
1、适当穿衣
冬天,宝宝穿的贴身内衣以吸湿、透气、保暖的棉织品为佳,外衣稍宽大一点,利于气血流通,四肢温暖舒畅。宝宝出门时要穿好大衣、戴上手套、帽子,脚上穿厚袜和防滑保暖鞋,但不能穿得太多、太紧,以免束手束脚影响宝宝活动。冬季宜穿深色衣服,研究表明,黑色衣服吸收太阳辐射为88%,军绿色为57%,白色为20%,深色衣服能使身体多获得一些热量,有利于手脚暖和。
2、取暖器取暖
适当使用取暖器,使小手变得暖和。但要注意,宝宝从外边玩耍回来,小手冻得通红时不能立即取暖,更不能马上用热水泡手,要等适应了室温后,再去取暖。
3、勤晒被褥
被褥经过日晒后,被褥内的空气含量增加,变得蓬松,提高了保暖能力。让宝宝盖着晒过的被子,身子和手脚会觉得暖和舒畅。
4、适度运动
冬天只要是阳光好的天气,就要带宝宝到户外运动,如快步走、小跑、爬梯子、玩球、做游戏、模仿操等。对刚刚会站立或学走的小宝宝,也要带去在草地上玩耍,大人拉着宝宝的双手,跳一跳、蹦一蹦。户外运动,既能促进身体产热,提高宝宝的抗寒本领,又有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肢体手脚温暖。
5、室温和湿度适宜
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8~20℃以上,相对湿度在55%左右。注意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宝宝生活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里,手脚就不会发凉。
6、饮食调养
在宝宝的膳食中适当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玉米、小米、红薯、牛奶、肉、鱼、蛋黄、动物肝脏、坚果、胡萝卜、青菜等。营养好了,宝宝自然能抵御寒冷的侵袭,手脚也会温暖起来。
7、冷热水浴
对于稍大的宝宝不妨用冷水和热水交替冲淋手脚,这种冷热水浴是很好的“血管体操”,血管在一冷一热缩放过程中经受锻炼,对强化体质,预防手脚发冷大有益处。
8、常搓手脚
经常给宝宝搓手时,要对手心手背适度用力,反复搓摩,使宝宝双手发热。搓脚时,也是对脚背脚掌反复进行搓摩,以温热为度,尤要注重按摩脚心的“涌泉穴”,可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脚暖则一身皆暖。
搓手脚不仅是保暖
天气寒冷,经常搓擦手脚,对于宝宝来说不仅仅是暖手,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防皮肤皲裂和冻疮
手脚血液循环多欠佳,很容易在手指、手背、足部等部位出现皮肤皲裂或冻疮。常给宝宝搓手脚,借助摩擦生热来增加局部的温度,起到防止皮肤皲裂、冻伤和冻疮的作用。
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手脚部位脉穴丰富,经常搓手脚,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强化面部“三角部位”和咽、鼻、喉及上呼吸道抵御病毒侵袭的免疫能力,有效地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防治胃肠道疾病
每天坚持给宝宝搓手心、脚心1~2次,具有调理脏腑、活血通络,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防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便秘等病症。
健脑益智
宝宝搓手时,牵涉到肩部、胳膊、腕部、手掌、手指等 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不仅发展了手的功能,而且对大脑皮质运动区是一种良性刺激,进一步增强大脑的功能,提高记忆力,使得宝宝思维敏捷,反应灵活。
脚是人体之根,六条经脉在这里交错汇集。搓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宝宝精神舒畅,蹦跳有力,更主要的是起到通经活络、健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