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食物的温度真的很重要吗?

  一位女士对我说,她原本身体瘦弱,胃肠不好,消化不良,经常胀气,常感疲乏。后来,听了长辈和电视上养生专家的忠告,告别曾经贪食的冷饮,也不再喝各种甜饮料,连水果都大幅度削减,三餐饮食定时定量,尽量趁热吃温热的食物。半年之后,胃肠舒服了很多,体重有明显增加,脸色好了,乏力问题也改善不少。

  这话被另一营养师听到,就问我:真有科学道理么?食物成分没有任何改变,仅仅凉热温度不同,就会对消化有那么大的影响吗?难不成是中医的忽悠啊…

  我说:她身体改善,当然不仅仅是温度的贡献,还有改变错误生活习惯、远离甜食甜饮的作用。不过,您没有查过专业文献,就轻易断定食物温度对消化吸收没有影响,这恐怕也不是科学态度吧。别的成分我了解不多,至少在我长期关注的淀粉类食物方面,温度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大的。不信,来看2004年发表在Nutrition Research 上面的一项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征集了9个年轻健康男性志愿者,早上给他们食用当天新鲜烹调的马铃薯。每天吃的马铃薯数量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一部分日子中,吃的是热乎乎的马铃薯,测定其中心温度为84摄氏度,就交给受试者去吃。另一部分日子,吃的是彻底凉到室温的马铃薯,测定其中心温度为26摄氏度,然后才交给受试者吃。

  按理说,两种马铃薯餐,营养成分没有丝毫区别,不过是其中之一烹调后晾凉1个小时而已。吃热马铃薯的受试者是用刀叉把它切成块,一边晾一边吃的,实际进口的温度虽然高于体温,也达不到烫着嘴的程度。但是,测试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吃热马铃薯后,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吃凉马铃薯后,血糖指数分别是122和78,差了50%还多。而餐后血胰岛素的上升幅度差异同样大,餐后胰岛素指分别是117和82。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餐后的甘油三酯水平上升趋势完全不同,热马铃薯带来了显著上升,而凉马铃薯不仅未引起上升,甚至还有非常显著的下降(Najjar et al, 2004)!

  对于淀粉类食物来说,消化难度不仅与纤维含量有关,还与淀粉的糊化程度及老化程度有关,也与食物的硬度、粘度等有关,这些早就得到科学证明。而淀粉的糊化程度和老化程度,均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没有足够的温度,淀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而熟了之后一旦降温,淀粉分子就会重新聚拢,向生的方向回归,发生粘度下降、硬度上升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化回生”。淀粉分子回生之后,会产生更多的“抗性淀粉”,也就是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淀粉分子,它们和膳食纤维有点像,只有进了大肠才能被大肠微生物所发酵。

  也有台湾学者研究发现,用测定抗性淀粉的方法来评价淀粉类食物的消化特性,和给人体实测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出入。例如,糙米(稻米的全谷粒)的抗性淀粉含量比较高,按理说,应当消化速度慢、血糖反应低,但是实测的血糖反应却比较高。研究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抗性淀粉的提取和测定温度是室温,食物在提取抗性淀粉时,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淀粉回生。然而实际吃饭时,受试者吃的是刚煮好的热糙米饭,淀粉糊化程度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Lin et al,2010)。经过冷藏的凉米饭比热米饭消化速度较慢,血糖反应较低,也是早已确认的事实。我们实验室的测定也发现,由于支链淀粉的结构差异,即便是几乎不含有直链淀粉的糯米饭,冷藏之后的血糖反应也不一样,其中粳糯米饭变化小,而籼糯米饭变化大。

  另一方面,从食物脂肪角度来说,牛羊肉的脂肪,含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其熔点超过体温。因此,在凉后再吃,其脂肪呈现固态,消化速度也会降低。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发现,对于消化能力太好,身体又肥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给他们吃一些放凉的食物,增加抗性淀粉,能延缓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上升,还能改善肠道菌群,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反过来,对于那些消化能力特别差,身体很瘦弱的人,若是烹调后不容易消化,可就是给消化系统雪上加霜了。

  同时,还要想到另一个问题:温热的食物有利于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而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特别是冰镇、冷冻的食物,则会暂时性地使胃部血管收缩,抑制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速度。对于那些身体瘦弱的人来说,本来消化液分泌就少,或者消化酶活性较低,再用冷冻食物来冰镇自己的胃,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这位女士改变饮食习惯后健康状况改善,是有科学道理的。

  不过这里还要提示的是:首先,如果胃肠消化功能强大,则无需过分在意食物是否温热,只要不冰牙即可;其次,即便是瘦弱消化不良者,也不建议吃滚烫的食物,热腾腾的饭菜,还是要吹一下,等到四十多度不烫嘴的时候再放进嘴里。否则,我们嘴里、食道和胃的黏膜,可就像那些烤肉一样,会被烫熟变性,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相关文献:

  1 Najjar N, Adra N, Hwalla N. Glycemic and insulinemic responses to hot vs cooled potato in males with varied insulin sensitivity[J]. Nutrition Research, 2004, 24(12): 993-1004.

  2 Lin M H A, Wu M C, Lu S, et al.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insulinemic index of Chinese starchy food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2010, 16(39): 4973.

(0)

相关推荐

  • 范志红:爱吃肉真的会让人变笨吗?

    最近,有个"长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说法在网上到处流传.这个传言称,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参与实验对象身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说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个说法让很多网友感觉惊奇,一些人 ...

  • 范志红:这样吃肉也可以很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清炖. 一般来说,新鲜鸡肉和牛羊肉下锅前不需要焯烫,但大部分猪肉,或者质量不太好的牛羊肉,最好先做焯烫处理.此外,如果只吃肉,热水下锅或烫久一点都行, ...

  • 范志红:选择低脂高纤维食品应对过劳肥

    秋凉到来,本该是欢庆丰收的时候,却往往又是工作压力的开始--眼看离年终只剩下一两个月,怎能不急忙赶工呢,否则评比.考核.晋升之类的事情,拿什么去应付呢. 可是,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被一个谜团一样的问题 ...

  • 范志红:肉食里的"美丽"致癌物 须警惕

    在食品安全的认知方面,人们往往对自己新知道的风险恐慌不已,却对自己天天接触的风险完全忽视.比如说,人们害怕隔夜的蔬菜隔夜的茶,因为听说里面有个叫做"亚硝酸盐"的有毒物质,却不知道咸 ...

  • 范志红:五个问题教你看懂饮料包装上的"糖"

    一.营养成分表上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就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糖吗? 范志红老师指出,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配料中原有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的含糖甜味剂的总和.即包括了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所有 ...

  • 范志红:病人不一定要喝白粥 杂粮粥营养更高

    第六期食话实说:熬得稀烂的白粥没营养? 现在很多人认为手术后的病人需要补充营养,因此在家中熬粥的时候也熬得烂烂稠稠的,自认为这样,一有利于病人消化,二营养价值丰富.民间还有些舆论认为病人一定要喝熬的稀 ...

  • 范志红:做豆浆还是先泡豆好

    做豆浆还是先泡豆好 豆子在冰箱里泡一夜再倒进豆浆机里面,一点都不麻烦.但是和干豆直接打豆浆相比,浸泡一夜可以大大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比如植酸,单宁,蛋白酶抑制剂等.换句话说,豆浆中的营养素就更容易被 ...

  •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月饼需要添加防腐剂吗?

    (关注此微博: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今年的月饼似乎与往年有所不同,因为在国家颁布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之后,月饼当中很多添加剂都不能用了,比如各种人工色素和漂白剂,以及从前最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于是 ...

  • 范志红:对付剩菜有4大招数

    春节的餐桌上,永远是鱼肉满桌,菜肴超量的状态.特别是在父母家里过年,老人们唯恐食物不够丰盛,唯恐孩子们吃得不够,几乎每一餐都要做新菜,而被美食弄得胃肠疲惫之后,冰箱中也无奈地堆满了各种剩菜.为了不剩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