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我们真的越来越"缺钙"么?

  一、人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发生了变化

  国外一些书籍说到,在几十年前的中国,虽然不喝牛奶,但几乎没有听说过人们担心自己骨质疏松,于是判定中国过去没有骨质疏松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那时候营养非常合理,老年人的骨骼质量非常高。

  不能忘记的是,在进入现代生活之前,人们的平均寿命很短,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国人的预期寿命还不到40岁;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只有60多岁。也就是说,还没有等到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很多人已经因为其他疾病而去世了,自然显得骨质疏松不是一个大问题。

  二、医疗统计数据是否健全的问题

  在几十年前,人们的健康意识远不如现在强,虽然民间有“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的说法,生育多胎的女性因为长期钙和维生素D供应不足,出现骨质软化,甚至发生骨盆变形的案例并不罕见,中老年妇女更是常常出现腰痛、背痛、身高下降、弯腰驼背等问题。民间还一直流行着“老太太怕摔跤”之类的说法,不少老年妇女身体本来没病,一旦摔倒骨折,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这些足以证明,所谓古代没有骨质疏松问题的说法,是非常不合事实的。

  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痛苦都是骨质疏松造成的,也从不因此去求医,所以很少出现这方面的医疗记录和统计数据。

  三、人的骨骼成长状况和身高问题

  在出生之后,一直到25岁之前,人体都在不断地积累钙,骨钙的总量不断提高。显而易见,在同样的骨质密度下,骨骼总体积越大,需要的钙就越多。在膳食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为了保障骨骼的质量,除了提高钙的利用率,往往还会用控制骨骼总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结局就是虽然骨质密度合格,但身高却不能达到遗传的最佳状态。

  在几十年前,国人普遍的营养问题是优质蛋白质供应不足,甚至很多贫困地区热量供应也不足,钙不足的问题显得不那么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在多数人的饮食当中,优质蛋白质已经满足需要,但膳食钙的摄入量却停步不前。这种情况下,膳食钙就可能成为制约身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虽然身高矮一点并不影响寿命,也不影响健康,但毕竟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英俊挺拔,女儿能够亭亭玉立,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未来的求偶甚至求职竞争力。

  从世界上来看,钙的摄入量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间并无相关性,但对同一人种而言,膳食钙摄入量和平均身高有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如果希望自己孩子的身高达到遗传潜力的最大值,那么把钙摄入量提高到推荐水平上,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

  四、谁更需要关注钙营养和骨骼健康

  实际上,人的一生,无论哪个环节,都需要关注这个问题。

  婴幼儿时期,虽然喝母乳和婴儿奶粉的时候钙的供应并不缺乏,但往往会因为维生素D供应不够而发生佝偻病;断奶之后幼儿食物供应不合理,更会直接造成钙摄入量不足。如果3岁之前不能解决佝偻病问题,孩子就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骨骼畸形,如漏斗胸、肋外翻、腿弯曲(X型或O型)、上臂弯曲等情况,对孩子的身材造成无法弥补的不良影响。中国人当中,腿长得又长又直者比例不高,大部分人腿骨都有程度不同的弯曲情况,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与幼年时的骨骼健康有关系。

  在青春发育期,原来幼年时生长发育不佳的孩子还有机会进行“追赶生长”,假如这时候营养供应较为充足,至少能够弥补在身高方面的损失。所以,这时候供应充足的营养,特别是钙元素,是保障青少年身高增长和骨质密度的重要措施。然而,这时期很多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给他们足够的室外运动机会。同时,家庭膳食不合理,脂肪和蛋白质偏多,而富含钙及帮助钙利用的食物太少,甚至还放纵孩子随便喝甜饮料,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骨骼质量和身高发育。

  在青春发育期后,虽然骨骼的长度已经不再发生变化,但是在25岁之前,骨质密度仍然可能继续上升,达到一生中的“骨钙峰值”。然而,这时候很多人不是经常健身,注意饮食质量,努力提高骨质密度,而是随意节食减肥导致钙摄入量少得可怜,或者纵情烟酒导致钙利用率大幅度降低,让自己的“骨钙银行”经常入不敷出,这就给后半生的骨骼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到了40岁之后,无论男女的骨质密度都缓慢下坡,但女性从更年期开始,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流失速度明显加快。距离绝经年龄的时间越久,年龄越大,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也就越大,如今很多城市的女性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骨质疏松必然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国内的调查表明,很大比例的老年女性在骨折卧床后两年之内离开人世。但很多人直到发生骨折之前,从未因此求治,也不曾因为担心骨质疏松而改善饮食质量。

  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是巨大的,不过危险并不是从50岁开始的。近年来的体检机构报告发现,中年人当中存在骨质疏松情况的比例非常大,在很多城市当中,已经上升到了前几位的体检检出问题,仅次于超重肥胖、脂肪肝、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三十多岁的女性、四十多岁的男性出现轻度骨质疏松的情况已不罕见,这种情况提示,他们的生活习惯很不健康,已经让自己的骨骼提前衰老了。

(0)

相关推荐

  • 范志红:做豆浆还是先泡豆好

    做豆浆还是先泡豆好 豆子在冰箱里泡一夜再倒进豆浆机里面,一点都不麻烦.但是和干豆直接打豆浆相比,浸泡一夜可以大大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比如植酸,单宁,蛋白酶抑制剂等.换句话说,豆浆中的营养素就更容易被 ...

  • 范志红:选择低脂高纤维食品应对过劳肥

    秋凉到来,本该是欢庆丰收的时候,却往往又是工作压力的开始--眼看离年终只剩下一两个月,怎能不急忙赶工呢,否则评比.考核.晋升之类的事情,拿什么去应付呢. 可是,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被一个谜团一样的问题 ...

  • 范志红:肉食里的"美丽"致癌物 须警惕

    在食品安全的认知方面,人们往往对自己新知道的风险恐慌不已,却对自己天天接触的风险完全忽视.比如说,人们害怕隔夜的蔬菜隔夜的茶,因为听说里面有个叫做"亚硝酸盐"的有毒物质,却不知道咸 ...

  • 范志红:五个问题教你看懂饮料包装上的"糖"

    一.营养成分表上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就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糖吗? 范志红老师指出,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配料中原有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的含糖甜味剂的总和.即包括了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所有 ...

  • 范志红:这样吃肉也可以很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清炖. 一般来说,新鲜鸡肉和牛羊肉下锅前不需要焯烫,但大部分猪肉,或者质量不太好的牛羊肉,最好先做焯烫处理.此外,如果只吃肉,热水下锅或烫久一点都行, ...

  • 范志红:病人不一定要喝白粥 杂粮粥营养更高

    第六期食话实说:熬得稀烂的白粥没营养? 现在很多人认为手术后的病人需要补充营养,因此在家中熬粥的时候也熬得烂烂稠稠的,自认为这样,一有利于病人消化,二营养价值丰富.民间还有些舆论认为病人一定要喝熬的稀 ...

  •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月饼需要添加防腐剂吗?

    (关注此微博: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今年的月饼似乎与往年有所不同,因为在国家颁布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之后,月饼当中很多添加剂都不能用了,比如各种人工色素和漂白剂,以及从前最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于是 ...

  • 范志红:喝茶会导致贫血吗?

    关于喝茶与消化吸收,有很多传说.有人说,茶对营养素吸收不利,会让人贫血,其中的咖啡因还会引起缺钙,孕妇.乳母和经期女性不能喝:有人说,喝茶能补充矿物质,让人骨质结实,不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喝茶真的会引起 ...

  • 范志红:爱吃肉真的会让人变笨吗?

    最近,有个"长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说法在网上到处流传.这个传言称,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参与实验对象身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说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个说法让很多网友感觉惊奇,一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