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在南方,米饭是主食,面条是副食。
多数南方人可以把冷剩饭变化出各种风味的鲜炒饭,却极难模仿北方人把一坨面团分离出无数粗细均匀的面条来。南方商场的副食品货架上,陈列着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干面。这样的面条买回家去,只要放进沸水里煮熟,然后拌上自己喜爱的酱料就可以了。
南方人的生活里,煮面是比做饭简单的事。
南方人爱吃面条,多半为图省事而非源自骨子里对面食的衷情。
尽管如此,你还是应该相信南方人照样可以烧出好味道的面条来。且不说上海的阳春面让多少人念想,单单家乡的这种豆豉面条就能使许多来江南的过客止步不前了。
豆豉是江西的特产。豉在当地口音中被读成了“屎”,豆屎豆屎,听起来并没有不爽心之感,反而觉得颇有情趣,这大概就是江西的特色风味吧!
豆豉面条容易做,分二步:一是炒豆豉,二是煮面条。
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原料:面条150克、豆豉60克、青红椒各20克、猪肉丁100克。
调料:盐、麻油、生粉、大蒜、料酒、老抽、味精。
准备:
豆豉切碎、青红椒切碎、蒜切碎,猪肉丁用盐、料酒、老抽、生粉腌制10分钟。
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炒豆豉
做法:
1、油烧2成热(油要比一般菜多放一勺),豆豉下锅温火煸出豆香(火大,豆豉会焦;先尝尝豆豉的咸淡再放盐),1分钟后下青红椒和蒜继续炒1分钟。
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2、火加大(锅内油温升到5成),下肉丁爆熟,肉一变色即关火,起锅前倒入麻油盛盘待用。
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煮面
做法:
1、先冷水烧沸才能下面,大火改中小火煮面,看面在水中发胀浮起,加半碗冷水再煮一会,直至面全部发开。面里加一点点盐,然后把面和汤一起倒在一碗中(一定要有汤,否则面会把汤吸干影响口感)。
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最后,把豆豉盖在面上就可以了。
注:
1、有的豆豉本身咸,就不须放盐了。
2、喜欢豆豉软烂点,可以在下肉丁之前加一点黄酒和开水去焖,特别香的。
3、如果觉得豆豉的量多了,可以留下一部分烧其它菜,比如:清蒸豆豉鲫鱼。

有江西特色的风味面:豆豉面条

(0)

相关推荐

  • 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油炸臭豆腐

    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油炸臭豆腐 臭豆腐,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古老而传统.别看它名字粗俗,外表丑陋,但却能深得人心,源远流长."闻着臭.吃着香"的经典口号更是耳熟能详, ...

  • 妈妈教我包清汤(江西特色小吃)

    妈妈教我包清汤 生命的发展方向常常出其不意,谁也没料到不会做饭的妈妈竟生出两个迷恋做饭的儿女来!直到现在,她还会对着我烧出的一桌子十几个人的饭菜大发感叹,当然感叹里充满了做母亲的骄傲. 因为喜欢烧菜, ...

  • 江西特色小吃糯米子糕的DIY简易制作

    江西特色小吃糯米子糕的DIY简易制作 传统的糯米子糕制作,用专门的木制模具定型,还需要竹箬叶垫底蒸,家庭DIY可以免去这些,做些改进. DIY追求的是动手的快乐,而不是照本宣科,对不? 原料: 糯米半 ...

  • 家常风味 凉瓜豆豉小炒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凉瓜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苦瓜啦.多吃点苦瓜有助于清热解暑,所以在炎炎夏日我们可以按照这道凉瓜豆豉小炒肉的做法,给自己或者家人做上这么一道,不仅开胃可口,而且也是非常应景的家常 ...

  • 闻名全国的湖北特色小吃-武汉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湖北叫法,即吃早餐)小吃. 关于热干面的起源还有一个典故.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 ...

  • 香辣嫩滑 豆豉辣豆腐

    豆豉是用黄豆发霉后做成的一种配料,有些菜里面放上一点,就会立刻感觉特别的鲜美.比如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款豆豉辣豆腐,它的做法虽然非常简单,可是做出来的成品吃起来鲜香又滑嫩,口感相当不错.值得大家一试哦. ...

  • 武汉特色 脆皮豆腐霉豆渣

    这款脆皮豆腐霉豆渣是一道比较地道的武汉风味小菜,采用了新鲜的豆腐和霉豆渣一起炒制而成,众所周知,豆子发霉一般都是益生菌的作用,多吃一点对肠道的菌群有良性作用.霉豆渣也是这样,而且味道又是另外一番风味, ...

  • 探寻真正的日本面道!

    日本贸易港口对外开放后,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中华街,中华街里的中餐馆便是日式拉面的发祥地.起初,中餐馆的顾客大部分是中国人,后来日本人也去那里就餐,对中餐面条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中国人也走出中华街,到 ...

  • 美味探寻真正日本面道

    日本的拉面 日本贸易港口对外开放后,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中华街,中华街里的中餐馆便是日式拉面的发祥地.起初,中餐馆的顾客大部分是中国人,后来日本人也去那里就餐,对中餐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中国人也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