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最传统的风味小吃:艾窝窝
艾窝窝历史悠久,据说在元代即已有之,名曰“不落夹”。后明万历年间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但为何后世又称其为“爱窝窝”?据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颐》一书中说:是因明代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宫廷美味小吃传入民间,老百姓不能也不敢说“御”字,因此省却“御”字简称为“爱窝窝”,亦作今日通用的“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最传统的风味小吃,从前每年的农历正月前后,北京的小吃店就会开始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而如今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虽出身名门,但其做法却极为简便。只需将糯米洗净浸泡,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再包上桃仁、芝麻仁、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色白如雪,其形如球,软糯香甜,清凉适口,连皇上也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哦。
咬一口软糯清凉的糯米外皮,内里是酸甜开胃的山楂和香喷喷的花生芝麻碎,想不美味都难哦。放一颗娇艳红润的山楂粒在雪白的艾窝窝上,搭配着碧绿清新的小碟,着实颇有几分相映成辉的韵味。传统做法的艾窝窝,一定要现吃现做,否则时间一长糯米发硬,就不好吃了。曾有诗云: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这是艾窝窝的雏形,记得还要再放上一粒山楂,就可以上桌和家人一起大快朵颐啦,艾窝窝不仅好吃开胃,而且它清凉凉的口感还能助你消去几分暑气呢,很赞吧。
原料:
外皮:
圆粒糯米250克、熟大米粉适量。
馅料:
白糖150克、山楂条80克、熟白芝麻30克、熟花生70克、糖桂花20克。
做法:
1、把糯米洗净,用凉水浸泡3小时;
2、放入锅中煮至五成熟(带些生芯),即可捞出;
3、放入小眼的蒸笼内,上锅蒸15分钟;
4、将蒸好的糯米放入一只较大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开水;
5、用擀面杖将糯米搅打至上劲即可(不易过烂,以防粘牙);
6、将搅打好的糯米盖上湿笼布,待其自然晾凉;
7、将适量的大米粉放入碗中,上面盖上一只盘子,上锅蒸20分钟;
8、将蒸熟的大米粉均匀的撒在案板上;
9、把糯米放在大米粉上,揉搓成长条装,揪成大小一致的剂子;
老北京最传统的风味小吃:艾窝窝
10、山楂条切成小粒,熟芝麻用擀面杖碾成粉末状;
11、用擀面杖把烤熟的花生捣成颗粒装;
12、将山楂粒、熟芝麻粉、花生粒、白砂糖、糖桂花混合均匀;
13、将混合均匀的馅料搓成大小一致的馅料团;
14、将揪好的剂子依次按顺序按扁;
15、接着把团好的馅料依次放在按扁的剂子上;
16、用手慢慢团成球状、露出糯米出可补蘸一些熟大米粉;
17、在团好的艾窝窝上,放上一颗山楂粒即可;
18、传统做法的艾窝窝要现做现吃,否则会影响口感。
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先将糯米煮至五成熟(糯米粒中间还有生芯时即为五成熟),然后放入小眼笼屉内上锅蒸十五分钟,蒸制时间不可过长,否则糯米过于软烂会影响口感
2、在蒸好的糯米中加入适量的开水,用擀面杖进行搅打至上劲即可。(不可将糯米搅打的过烂,否则做出的艾窝窝口感会很黏,就不清爽利口了)
3、大米粉要事先上锅蒸熟。(可在盛放大米粉的容器上盖一只盘子,防止蒸汽滴入大米粉中)
4、白糖的量可根据个人口味来酌情增减,也可在闲聊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增加风味。
5、这种传统做法的艾窝窝不宜保存,要先吃先做,否则时间一长糯米会变硬,影响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