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进补时节 真伪中药巧辨别

导读:冬至马上就要到了,一年一度冬令进补也已悄然升温。常言道“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冬季是一年中最好的调补时期,而在众多调补方法中中医进补又最受热捧。冬季气候寒冷,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合理地选择中药材煲汤,可以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冬至进补时节 真伪中药巧辨别

中药材价格与进补热情同步飞涨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养生的日渐重视,各类名贵中药材一时间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与市民的中药进补热情同步飞涨的还有中药材的价格。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非典”之后,中药材正进入最猛的第四轮涨价潮。中药材价格在过去一年内涨价近一倍,被戏称为“建国后最猛涨价”。以中药太子参为例,一年间,每公斤的价格已经从50元涨到500元,此外冬虫夏草、阿胶、西洋参、三七、牛黄等都位列涨幅榜前茅。
冬至进补时节 真伪中药巧辨别

中药造假揭秘没有造不出只有你想不到
然而,中药材的质量却没有随价格一起上涨。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常遭遇“假冒伪劣”。浪费金钱事小,“吃错药”事大。2011年轰动一时的“血燕”造假事件触目惊心,除此之外,花旗参掺胡萝卜、虫草里混合铅粉、树胶充当蜂胶、红薯加工后“变身”何首乌等中药造假事件也屡屡被媒体曝光。越是名贵、价高的中药掺杂使假的情况越严重。除了造假,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情况在中药材行业也十分普遍,尤其在药材集散地、中小型加工企业,以及私人收购站点。
冬至进补时节 真伪中药巧辨别

专家教你用“五感”鉴别中药材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形态各异,而造假市场又充斥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让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一时间中药材用药安全问题突出,令不少中药“粉丝”望而却步。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鉴别中药材常识至关重要。在此,专家向我们介绍了一系列简单易行的辨别方法,市民在选购中药食材时可一作参考。
看:“目测”是最为直观鉴别中药材质量的方法,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而根茎类药材都有较多的茎痕,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等。颜色,也是鉴别的另一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专家介绍,在挑选冬虫夏草时,就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看”来甄别:第一,看形态。冬虫夏草由两部分组成,虫体和草体,正品冬虫夏草虫长通常为3到5厘米,有足8对,中间四对足很明显,虫体背部有20-30条环纹。第二,看颜色。断了的虫草断面呈白色,虫体为黄色或者黄棕色。草部分:多数“草头”部分颜色发黑,细长,断面平坦,色略发黄。
尝:“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更在于“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学物质也有密切关系。市民在选购牛黄时,可以先“尝味”,将牛黄少许放在舌尖,有一股凉气扩散到舌心至舌根,味微苦而甘甜,没有其他腥膻杂味,嚼之似泥而没有渣杂,唾液可染成淡黄色。伪品多味苦而难于嚼碎,有时有滑腻感。
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也是重要的鉴别方法之一,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
摸:药材的软硬、轻重,细致还是粗糙,可以通过手指间的“触感”来体现。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市民在选购麝香时,可以采用“手捏法”:取麝香末少许,放在手心中,用水润湿后,用手指压捏,应有柔软感,不粘手,不结块,放手后富有弹性的为质量上佳的麝香。
冬至进补时节 真伪中药巧辨别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这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冬至进补时节 真伪中药巧辨别

(0)

相关推荐

  • 闽南冬至进补不可缺少的温补菜姜母鸭

    闽南冬至进补不可缺少的温补菜姜母鸭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 ...

  • 冬至进补 五种吃法健康不贴膘

    又到进补之风盛行的时节,人们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补,最常见的就是大吃大喝.大鱼大肉,以至于一个冬季下来,身上都长了不少膘,但是,这样进补是不健康的,而且进补绝不仅仅是吃膏方补药那么简单,你需要知道一些 ...

  • 冬至进补有讲究 揭秘你不得不吃的食物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quo ...

  • 冬至:防寒保暖 积蓄能量巧进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 ...

  • 冬季天寒要进补:揭秘冬至养生食谱

    冬至过了了,饮食滋补非常重要,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 ...

  • 冬至饮食进补要注意哪些问题

    冬至进补的食物应该恪守三种功能: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 ...

  • 秋冬进补 当心药膳变"毒膳"

    口干舌燥.头晕.流鼻血,有的甚至出现昏迷,入秋以来,医院门诊部屡屡接到类似的病例,医生诊断之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有着一个共同之处--食用药膳滋补不当.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quo ...

  • 秋季不是人人都适合吃药膳进补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中医历来讲究"药食同源".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寓医于食"之功能而广被推崇,几乎每户人家都储备几味药材,用于煲汤煲粥. 中医专家指出,不少 ...

  • 女性秋季饮食进补 谨遵3步走

    女性保养问题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不仅需要外部护理,还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适量运动.饮食营养全面充足.尽量避免环境污染等,而不能仅仅依靠"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吃补品不一定越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