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不喝水小心脑血栓
坏习惯1:爱喝瓶装水
携带方便、开盖能喝,在中国,瓶装水消费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却指出,瓶装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物质,尤其是当瓶子在高温环境中,或开启后没及时喝掉,有害物质会渗入水中,危害健康。
因此,瓶装水一定不能受热或暴晒。“很多人喜欢在车里放一箱水,这是不对的。尤其夏天,后备箱温度非常高,容易让有害物质进入水中。”董金狮建议,最好的办法是买个质量好的水壶自己带水,安全又环保。
坏习惯2:喝千滚水
现在用电热水壶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人烧的水一次喝不完,过一会儿又重复烧开。这种千滚水最好别喝。水烧开尽量当次喝完,别反复加热。
很多人担忧饮水机中的水是不是千滚水,因材料限制,饮水机中水的最高温度一般为九十摄氏度左右,达不到沸腾的状态,不是千滚水。但桶装水的最佳饮用时间是出厂后1—15天,一旦超过15天,水中的细菌过多,就不宜再饮用。
坏习惯3:不渴不喝水
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
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让其参与新陈代谢,被人体吸收,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
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时补水。外出时手里带上一瓶水,随时喝一口;办公室或家里多放上几个水杯,见缝插针,有机会就喝。
坏习惯4:每天喝不够6杯水
上班一族常常会因工作关系疏忽了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建议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大约6杯的量。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则相应增加喝水量,及时补水。
有人会问,之前一直说每天喝水不少于2000毫升也就是8杯水,为什么现在只有1200毫升?其实,2000毫升是指人一天需要的水分总量,果蔬里含有大量水分,连主食、肉里都有,人体需要的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食物中。
6杯是最低限的量,有些人则需要喝得更多。比如烦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缓心情,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体重,运动后、洗澡后也都要及时补充水分。
坏习惯5:不按体质喝水、饮料代水
“白开水没味,还是喝饮料吧。”很多孩子每天可乐、果味饮料不离手,用饮料代水,无异于花钱买身病。“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赵飞虹说。
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儿的水,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适当改善。比如——
便秘的人可以喝点蜂蜜水或者果蔬汁,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绿茶、凉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红茶、姜糖水。
坏习惯6:晨起不喝水,到老都后悔
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命水,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
人体经过一夜代谢之后,身体的所有垃圾都需要洗刷一下。饮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
早晨这杯水最好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清澈的水,白开水、矿泉水皆可,能够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
第二种是柠檬水,柠檬酸能够提升早晨的食欲;
第三种是淡盐水,它对便秘的人非常有益。
坏习惯7:吃咸了不马上补水
吃太咸会导致高血压,也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
如果吃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最好是纯水和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饮料和酸奶,因为过量的糖分也会加重口渴的感觉。
淡豆浆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中9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还含有较多的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且口感比较清甜。
坏习惯8:睡前不喝水
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但可以稍微抿上两口,尤其是老人。
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
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
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的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