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蔬菜面临『信任危机』
反季节蔬菜大多是在温室大棚里,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人造条件种植出来的。别看反季节蔬菜外形光鲜亮丽,吃起来缺少了蔬菜应有的香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全是因为蔬菜的生长环境使其生物学本性发生改变,而主要是因为菜农们过量使用农药导致的。反季节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问题已成为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反季节蔬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其实,反季节蔬菜的品质与其是否采用 反季节种植方式无关,而是与农药、化肥施放的品种剂量等因素有关。温室大棚提高了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壤中害虫和有害微生物的休眠规律,是它们因此活跃起来,各种蔬菜大棚中的病害虫都是比较严重的,菜农们只好依靠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消灭虫害。在七八分地的大棚里种一季蔬菜,约使用300~800元的农药。为减少成本,菜农们普遍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这种农药不仅价格便宜(可减少20%成本),且药效强,杀虫立竿见影。比如韭蛆常生长在韭菜体内,表面喷洒农药对它们不起作用,菜农们不计后果借助高毒甲胺磷灌溉根。灌根后,韭菜不仅不生虫,而且生长茂盛,颜色浓绿,叶片肥大,大量甲胺磷把韭菜变成了“毒菜”。又比如蔬菜是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只要氮肥施用过量,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就会超标。而人体摄入的硝酸盐80%都来自蔬菜,而硝酸盐含量高是严重影响一些反季节蔬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在,反季节蔬菜在许多城市中已占到蔬菜销售的80%以上,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及节假日,交易量巨大。尽管消费者通过多种消毒方式消除掉部分农药残留,但如果不能从源头解决农药过量和滥用问题,反季节蔬菜将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地伤害。农药残留导致的疾病有隐匿性,一旦发病相当难治。
许多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虽然设有专门的蔬菜质量检测室,规定进场交易的蔬菜都必须检测合格。实际上,一些市场的检测只是例行公事,进场的蔬菜大都能被放行。另外,质量检测只是随即取样,一车蔬菜有可能来自多个采购地点,蔬菜的“漏检”概率极大。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应不断加强从田间地头到市场销售的检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尤其要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往反季节蔬菜中添加各种激素的违法所为,杜绝问题蔬菜进入流通领域。
建议广大消费者最好到正规超市购买蔬菜,价格虽然贵一些,但进货渠道可靠一些,蔬菜质量一般是经过检测的,虽然不能完全保证买到的蔬菜没有农残问题,但比起自由市场和流动摊贩的蔬菜要好得多。蔬菜在吃之前一定要用清水泡30分钟以上,充分溶解蔬菜中的农残,叶菜最好用开水焯一下再炒,能剥皮的菜最好剥皮,为了健康别怕麻烦。
解决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也是广大菜农们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2010年初发生的海南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事件,震惊全国,各地纷纷远离海南豇豆的同时,连海南蔬菜和水果也被“殃及”。面对当前出现的反季节蔬菜“信任危机”,有机蔬菜的应运而生,无公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改变反季节蔬菜形象发挥出一定作用。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新型农残降解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这种制剂可以有效保护蔬菜免受农药的污染。对于广大菜农来说,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是提高种植蔬菜水平的当务之急,只有克服盲目仿效和不计后果的蛮干,才能种植出品质优良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反季节蔬菜,也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实习编辑:潘信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