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在我国的饮食历史
燕窝最早由穆斯林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带回中国。妇孺皆知之三保太监是明代回教徒。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成祖之所以命郑和通使西洋,一则因其祖与父均为朝觐麦加之“哈只”,熟悉海外情形,一则因郑和为回教徒,其左右多奇迈之士,能通各国语言。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硝壁上的燕窝。于是郑和就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个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回国时,郑和带了一些燕窝献给明成祖。从此,燕窝成了朝拜皇帝重臣的贡品。
郑和到过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海岸,均是燕窝的主产地。有文字记载可查证,燕窝输入中国大约在十七世纪后期,每年有十二点五万磅约四百只燕窝从爪哇的巴达维亚(现称雅加达)运往中国。这与郑和七下西洋经过的国家和时间是吻合的。
从此,燕窝融入了中国文化,燕窝的功效不仅被历代医方医书认可,也被现代科学证明,更有文学大师诗文传世,自《金瓶梅》后,《红楼梦》描写燕窝达十七次之多,而金庸、岑凯伦笔下的燕窝也千姿百态,令人回味。
(责任编辑:徐晓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