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给你养胃秘方:花生和熟大枣

  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教授王宏坤今年74岁,他精力充沛,每周出三天半门诊。他曾经患过胃食管反流症,现在已经基本痊愈了。

  王宏坤教授一般是用凉水泡花生,大约四个小时就泡好了。随泡随吃,脆嫩香甜,十分爽口,比刚从农田里拔出来的新鲜花生还要好吃。每天吃40粒。泛酸恶心时吃可以有效地止呕制酸。

  他建议老人常吃花生,因为花生营养十分丰富,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脑细胞活性,增强记忆力。此外,花生对血小板减少的人也很有好处。

  花生吃多了会胀肚,特别是未经水泡的生花生。不经常吃的人第一次吃多了可能会大便稀,要从少量开始,比如10粒,吃一段时间胃肠适应了,再逐渐加量。

  王宏坤教授吃的枣是家乡内黄县产的大枣,这种枣甜中略带酸,果肉不是很多。中医讲,甜入脾,酸入肝。

  可见,吃这种枣既可健脾养胃,又可补益肝脏。熟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适合常吃。

  秋末春初和冬季气温不高时,他每次取大枣放在锅里煮,水开了以后,将上面一层白沫捞出,随后滤出水,再加水,没过红枣,大火煮滚后改用小火熬。

  3小时左右,枣皮变黑,上面渗出一层黏黏的白膜,锅底只剩下从枣内渗出糖稀般少量液体,这时,枣就煮好了,香甜可口,好吸收。夏天一般煮得比较少,随煮随吃。一般每天吃10个。

  王宏坤教授说,他给患者治病体力消耗大,因此很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中午休息半小时;饭要吃好,但从不吃得过饱,中午和晚上吃完饭,半个小时内绝不躺下休息,这种习惯跟他曾患过胃食管反流症很有关系。

  他一般都特意将菜炒得烂一点。炒菜时放砂仁、白胡椒。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可以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吸收。白胡椒气味芳香、性温热,具有散寒、健胃功能,感冒发烧后炒菜时多放点白胡椒粉,还有助于发汗袪邪。

  他最爱吃疙瘩汤、小米粥和玉米粥。疙瘩汤易消化、暖胃,好吸收,爱拉肚子的人要常喝。疙瘩要小,不要超过黄豆大,做好后放置半小时再煮会更筋道。

(责任编辑:麦少莹)

(0)

相关推荐

  • 名老中医:如何辨别好阿胶 可以拿灯照一照

    近年来,阿胶因为在补血养颜.滋补养生等方面的确切功效,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因其原料紧缺,常有伪劣品鱼目混珠,那怎样才能买到好阿胶呢? 名老中医介绍:其实辨别好阿胶很简单,最重要的就是先闻闻有无异味 ...

  • 老中医的食疗顺口溜 太实用了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背一背老中医的饮食顺口溜,从传统智慧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养生佳品. 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 若要 ...

  • 老中医说:口水也是中药 对人体有8大好处

    老中医说:口水也是中药 对人体有8大好处 老中医说:口水也是中药,对人体有8大养生功效.口水,我们并不陌生,但您知道吗?口水有8大神奇的保健养生功效,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以达到健 ...

  • 老中医教你怎样用葱最佳

    核心提示:中医认为,葱为药食两用的食材.葱是日常厨房里的必备之物,不仅可调味,而且还能防治疾病,可谓佳蔬良药. 有人用葱时,会把葱叶扔掉.有人疑惑,葱白和葱叶哪个更有营养呢?葱叶扔掉是不是很可惜?下面 ...

  • 老中医的顺口溜,太适用了!

    老中医的顺口溜,太适用了! 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 ...

  • 老中医养胃秘诀:常吃养胃红枣喝疙瘩汤

    常吃养胃红枣 王宏坤教授是河南省内黄县人,那里盛产红枣,他从小就喜欢吃家乡的红枣,直到现在差不多每天都吃10个左右.内黄大枣跟其他地方的枣不同,枣核是扁的,个头不是很大,果肉也不是很多,当地人称这种枣 ...

  • 老中医教给你的养生秘诀

    每天喝杯山楂汤,教授每天习惯用19片山楂煮水,约煮一大杯水,当茶喝,最好是饭后喝. "山楂可以降血压,可以软化血管,从几年前开始,我就坚持这个生活习惯."专家说. 每天吃一个番薯, ...

  • 老中医点评各种水果

    水果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连中医也视它为很好的医疗配方. 水果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连中医也视它为很好的医疗配方. 苹果:一日一苹果,医 ...

  • 三伏天老中医推荐最简便实用的解暑良方

    绿豆,别名"青小豆",美号"绿珠",是药食兼备的双冠王.大量出汗后,饮用绿豆汤或绿豆瓣茶,可使人的疲劳感很快消失.夏日喝绿豆汤,可以预防疰夏病(小儿长期发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