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鱼小心组胺中毒!

  夏日,局工会组织钓鱼比赛,在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的水库边,人们布钓上铒,忙得不亦乐乎。到夕阳西下收竿时,大张钓到30多斤鲤鱼,获得了最高重量奖。高兴之余,大张邀请大家第二天晚上到家中赴鱼宴。回家后,因鱼太多,冰箱放不下,大张只好将鱼清洗后晾在阳台上。

  到第二天下午加工时,鱼已有了些气味,但大张认为多放些佐料就可以了。当鱼火锅上桌时,只见绿的葱、蒜,红的辣椒,白的鱼片,五颜六色,香味扑鼻,不禁使人食欲大振,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大吃起来。谁知不到一小时,就开始有人出现头晕、头痛、腹痛等症状。

  随后不久,所有的人都出现了类似症状,全都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造成这次“全军覆灭”事件的原因,是吃了不新鲜的鱼引起了中毒。 医生告诉大家, 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历来受到营养学家的推崇和人们的喜爱。经常吃鱼的人,一般很少发生肥胖和高脂血症,从而减少了发生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但如不注意吃鱼的卫生,也会发生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有些鱼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常见于海产鱼中的青皮红鱼类,如竹夹鱼、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朝鲜方鱼、鱼时鱼、扁鱼、鲐鱼等;河产鱼主要见于鲤鱼。当鱼不新鲜或发生腐败时,细菌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可使组氨酸脱去羧基变成组胺。据化验证实,不新鲜或腐败的鱼类每克鱼肉含组胺1.6~3.2毫克,当每100克鱼肉含组胺200毫克时,人食用后就会发生中毒。

  人的中毒量为每公斤体重1.5毫克,一般在食用后0.5~1小时就可出现中毒症状,最快的5分钟,最慢的4小时。夏季天气炎热,鲜鱼如果存放不当极易腐败变质。 人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鱼发生组胺中毒后,会出现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口、舌、四肢麻木、乏力、烦躁等症状。

  个别严重者可出现荨麻疹、口渴、口唇水肿以及气喘、吞咽和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等。医生可给患者作催吐、导泻处理,以减少组胺的吸收。同时还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安其敏、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对症状严重者,可采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

(实习编辑:张曼)

(0)

相关推荐

  • 暑天吃剩菜 小心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是夏季常见的饮食中毒病症,除了腌制食品可能导致中毒外,因夏天高温,过剩食品因贮藏不当容易出现变质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多导致中毒.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亚硝酸盐的危害呢?看看广东省中医 ...

  • 孕妇常吃鱼小心生畸胎

    有关团体建议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应扩大"水银鱼"的黑名单,有香港医生便指出,胎儿在母体吸收过量水银,会影响脑部神经发育,将来学习能力会有缺陷,以及智力发展迟缓等后遗症. 孕妇更应少 ...

  • 当心吃鱼胆降火中毒 严重者可致死

    但关键是它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用药稍有不当就会中毒.鱼胆吃得少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吃得稍多一点,就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或呕吐,症状类似普通的急性胃肠炎,往往在食用鱼胆后的三小时内出现,不能引起患 ...

  • 擅吃鱼胆 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 ...

  • 五种蔬菜小心"吃错"慎防中毒

    都说多吃蔬菜少吃肉,才是身体健康又减肥的好方法.但我们也一定要警惕:小心"吃错了"蔬菜. 中毒表现:一般在吃了没有炒熟.煮透的梅豆角半小时至3小时,最长可达十几个小时内发生中毒. ...

  • 五种蔬菜小心吃错慎防中毒

    都说多吃蔬菜少吃肉,才是身体健康又减肥的好方法.但我们也一定要警惕:小心"吃错了"蔬菜. 豆角 中毒表现:一般在吃了没有炒熟.煮透的梅豆角半小时至3小时,最长可达十几个小时内发生中 ...

  • 常吃野菜小心中毒

    随着天气渐热,野菜逐渐上市,有关人士提醒市民,野菜虽营养丰富,但食用时需谨慎,以防中毒. 近日,香椿.山苜楂等野菜成了许多市民菜篮子里的"常客".一些市民认为,野菜没有污染,营养丰 ...

  • 春天吃甘蔗小心中毒

    每年春天,媒体上都会报道一些甘蔗中毒事件.好好的甘蔗,吃了怎么会中毒呢?这与季节引发的甘蔗霉变,以及人们不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有很大关系. 甘蔗一般在秋季上市,但很多超市里整个冬天,甚至是春天都有甘蔗出 ...

  • 孕妇吃鱼要小心

    鱼类被广泛公认是健康食品,有些鱼还含有保护心脏的脂肪.然而,不同种类的鱼体内会积聚着不同量的汞,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天然元素. 最近,美国食品和管理局提醒孕妇及计划的妇女,要避免吃鲨鱼.鲭鱼王.旗鱼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