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价格高 就怕没好货
当我们充满疑虑和担忧将问题食品生吞入腹的时候,可能吃下的是健康隐患
不怕价格高,就怕没好货。这句话并不是站着不腰疼的时候说的,而对于食品而已,这似乎已经成为真谛了。
上周和同行们去市郊的一个生态农庄,尝到了久违的菜味十足的菜心和白菜。有同行当即准备购买月卡,成为该农庄的vip,今后家里的青菜,都可以配送上门。虽然这个价格真是不便宜,折算下来,每斤要15元出头。可转念一想觉得,只要吃的健康放心,加上口感十足,还有什么比这更实惠的买卖呢?当我们充满疑虑和担忧将问题食品生吞入腹的时候,可能吃下的是健康隐患。那不如将以后吃药吃保健品的钱,提前花到目前的食物中,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为以后的健康打基础。
而这一点,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吉之岛、在广百,有机蔬菜和有机食品的柜台前,多的是花白头发的老头老太。就以土豆为例,吉之岛“有机农庄”出品的标价22.5元/千克,与普通农贸市场的价格相差了四五倍,但皇帝女儿不愁嫁。
而据了解,这类专供小众群体的有机天然无添加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以前述的生态农庄为例,他们主要的客户是机团采购,而现在随着口碑的增加,个人用户也在直线上升。另一个以土猪出名的企业,在白云区也有一个专门针对会员开放的农庄,里面很多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仅是内部出售,但其中6.8元一斤的现碾大米,卖得非常好。说口感,并不出众,甚至还有糙米特有的味道,但很多消费者表示,如果这些大米一个月内没有吃完,就会出现曾经常见的米虫,说明没有添加化学物质才能有此效果,因此吃得放心。
而从这么一点来想,绿色生态农业似乎大有可为。但另一个残酷现实是,目前大多数以有机农产品为主的企业,处在薄利甚至长期亏损的状态。重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有机食品这个行业还没做起来,但已经被一些行业恶性搞臭了。在网上随便可见叫卖“有机食品”资质的,几万块一个,只要出钱就不愁搞不定。而并不是每个农庄,都可以像丁磊当年说要养猪一样,能搞个网络直播让消费者随时点击查询以保质量安全可信的。另一个原因是,利益当头,又有多少出品能真正保证天然有机?一些已经拿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或者无公害食品资质的企业,又能保证其产品能真正做到承诺。因为当消费者感觉不到这些价格贵上数倍但跟普通产品并没有多大不同的东西时,又有谁愿意长期买单充当冤大头呢?
道理很简单,但真正愿意去做的,实在太少了。当我们怀念农耕年代的山水时,发现食品行业,尤其是农产品,最缺的不是概念不是渠道不是愿意买单的人,而是愿意为这些付出傻气和执着的生产商。
(实习编辑:万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