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菜"更营养 与辐射转基因无关
随着神舟九号成功进入太空,与航天相关的很多科技创新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航天科技可以很高端,成果却可以很亲民。同以往几次载人航天器发射相同,此次发射的神舟九号上也搭载了由全国各个农业研究机构选送的农作物种子。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平时在超市里买的一些优质美味的青椒和樱桃番茄,有不少都是太空育种的产物,而在一些蔬菜采摘园里也可以看到航天育种蔬菜的身影。也许航空育种蔬菜目前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也许会成为解决食品安全和产量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原理:航天育种 地面选种培育
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张占兴教授表示,“太空菜”并不是将种子送到太空再到地面种植那么简单。它和其他育种方式相同,首先要通过特定的手段改变种子的某些基因形状,获得新的基因特性。然后再通过种植和筛选,保留好的基因特性,最终形成新的农作物品种。
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也曾表示,搭载上天只是培育太空种子的第一步,搭载回来的种子至少要经过三四代的筛选,然后到多个省份的试验点去试种;试种成功,再拿到品种审定委员会去审定。“品种委员会还要试种三年,如果三年的表现都超过对照品种,才能得到审定证书。”刘录祥说,这时的种子才能叫“太空种子”,才能合法推向市场。
一个新的太空育种品种的诞生,应该经历下面两个步骤。首先将种子送到太空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完全不同。太空是真空、超净空气,没有重力,各种射线复杂。植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的情况完全不同,所以到了太空环境中,植物的生长状况也会发生和地球完全不一样的变化。强烈的太空射线将种子的DNA打断,打断的DNA会被重新接上,在这一过程中就发生了基因变异。
其次,在太空环境中遨游过一圈的种子将在地面进行栽培种植。基因变异使得种子出现了新的特性,有些特性是负面的,将直接影响到种植的成活率,产量和外观等。将这些不好的性状筛除掉,再将具有有利性状的品种选拔出来,经过三到四年的培育最终才能形成新的作物品种。
现状:名气大“落地”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市中确实很难见到有明确“太空育种”标志的蔬菜,这让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哪些蔬菜是太空育种的产物,哪些是地面育种。而太空蔬菜多是在一些蔬菜采摘园中出现。
某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陈应志表示,目前,我国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9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仅有70多个,更多的新品种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离大规模推广从而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选育成功的航天新品种,粮食大概需要8-10年,蔬菜是4-6年,而通过各地试验示范可能还需要1-2年。我国2000年之后逐步有大批航天品种开始审定,而从试验、示范、推广到产业化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些都决定了很多太空育种的产品还没有大规模生产。”
陈应志表示,太空育种食品没有专门的认证机制也使得太空菜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很多种子生产企业将“太空育种”作为一种噱头,实际上生产销售的还是地面培育的种子。各种借着“太空”名号欺骗农民的种子企业也不在少数,这给太空菜的推广和大规模种植增加了很大阻力。作为一种多学科、高成本、高科技的育种手段,航天育种的新品种也需要产权保护,对航天育种的成果也应该进行专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