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对会打乱五脏平衡![黄帝内经]揭养生秘诀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酸、辛、苦、甘、咸五种味道与五脏有着特定的“亲和性”。《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其中,酸味食物如青梅、山楂、橙子等,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制肝火、补肝阴,是肝脏的最爱;辛味食物包括葱、姜、蒜等,擅长发散风寒、行气止痛,有助宣泄肺气,防止外邪犯肺;苦味食物入心经,常吃苦瓜、莲子心等,能清热泻火,治疗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烦躁等症;咸味食物指海带、海藻、紫菜、螃蟹等“天然咸鲜”的食物,而不是多吃盐,它们与肾气相通,能滋养肾精、软坚散结;甘味食物如山药、南瓜、米饭、红薯等,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的“帮手”。

  然而,万物相生相克,五味浓淡相宜能调养五脏,可若过偏过盛,则会顾此失彼,打乱五脏之间的平衡和制约。《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酸多伤脾。酸能补肝,但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犯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引起《黄帝内经》所说的“多食酸,而肉胝皱而唇揭”。因此,消化功能不好、大便溏稀等脾虚症状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

  辛多伤肝。“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过量食用辛辣之物容易引起肺气偏胜,克伐肝脏,影响肝藏血、主筋的功能,导致筋的弹性降低,血运受影响。因此,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虚症状者,应少吃辣。

  苦多伤肺。过多的苦可能造成心火太旺,进而克制肺气。肺主皮毛,苦味太多,皮肤可能失去光泽,毛发容易脱落,造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的后果。有肺气虚表现的人,如容易感冒、咳嗽、咳痰等,要适当控制苦味食品的摄入。

  咸多伤心。“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咸味吃多可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损伤心的功能。心是血的统领者,其功能不足可使血脉凝聚,脸色变黑。因此,有心悸、气短、胸痛等不适的人,一定要少吃咸。

  甘多伤肾。过多的甜食会引起脾气偏胜,克伐肾脏。由于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甜味吃多就会使头发失去光泽、掉发,引起骨伤疼痛等,导致“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有肾虚症状如经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的人,甜食要适当控制。

(0)

相关推荐

  • 食物吃不对也会有副作用

    很多人都很难想象食物的副作用,食物就是我们的生命,如果食物都有副作用的话,我们的生命又该如何得到保障,但食物的副作用只有在你吃不对的时候才会产生. 所以我们平时能做的只有尽量的选择一些正确的食用方式, ...

  • 苹果吃不对 1/3营养被浪费

    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吃苹果对健康很有好处.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最新载文,揭示了苹果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真相". 苹果吃不对,1/3营养会被浪费.很多 ...

  • 晚餐吃不对最易得这六种病

    养生谚语讲:"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可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早餐马虎,午餐应付,晚餐丰富",这也让国人健康频频亮起"红灯".如何 ...

  • 饭前先喝蔬菜汤 少吃一口护五脏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人身体棒.气色好,还有助于保持体重,避免大腹便便.近日,美国<预防>杂志整合了多位权威营养专家的饮食建议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内容汇编为一本全方位的"健康饮食手 ...

  • 吃冷面喝凉茶的夏至节-养生黑米酸辣凉面

    炎热的风,烦躁的空气,行走在夏天,大汗淋漓.汗涔涔的手脚和身体,甚至连思维都变得缓慢.说有雨,而且还是大雨.总还是有一件事是我所期待的夏天,我是真的很爱夏日的雨. 或是一种淡淡的思念,那首轻轻的小曲, ...

  • 刘嘉玲婚后必吃的一道防老公变心早餐-南瓜养生汤圆

    南瓜 是俺家常吃的食物之一,它营养养丰富,香甜美味,富含人体必需的铁.磷等,重要的是南瓜含"钴",是其他任何蔬菜都不可相比的,实用以后有补血作用,就连清代名医陈修园也说:" ...

  • 清明过后多吃啥可养五脏?

    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多吃菠菜.五谷等食物可利脏.益肝.祛烦. 菠菜:利五脏,通血脉 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 ...

  • 豆腐吃不对可能伤身

    其一,吃豆腐不能过量,每天最好控制在100-150克,否则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1.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 ...

  • 晚餐吃不对 得病多梦还受罪

    一禁晚餐吃太多:晚餐早吃少患结石 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