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专用食品是健康食品吗
超级市场绕一圈,不难发现货架上出现愈来愈多针对女性,而且标榜添加某些营养素的营养强化食品:「丰富的维他命A、C、E,强化你的营养!」、「大量钙质帮你预防骨质疏松症」、「富含铁质,让你拥有好气色!」「加入大豆蛋白,适合中年女性」……,这种在食品中添加额外营养素的现象,似乎成为食品业的一种潮流。而面对各种各样强调对女性健康有益的营养强化食品,真的需要买单吗?
营养强化食品有什么作用? 目前最常见的女性专用食品是添加钙和铁。三军总医院营养部主任金惠民认为,厂商会强调在食品中添加钙质,可能是因为几次国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中,钙质的确是国人普遍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女性到了更年期容易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如果额外吃这些食品,对一些容易钙质摄取不足的人,多少有些帮助,」金惠民说。 有时候,这一类食品其实只是噱头,辅仁大学食品营养系副教授骆菲莉认为。
拿高铁奶粉来说,「食品中添加的铁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和铁的化学形式有直接关系,」骆菲莉指出。 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萧宁馨曾经针对国内几家厂商推出的高钙高铁奶粉做实验(其中铁的形式为焦磷酸铁),结果发现添加在这些产品中的铁,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效率很低。 至於奶粉里的钙是不是会影响人体吸收铁,目前的研究未有定论,不过专家建议,两者分开摄取,才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另一个流行是在食品里添加中草药,像四物、当归这些被认为对女性身体有益的活血、补血药材当然是大热门。 台北市立中医医院内科主任程惠政认为,要评估吃了这一类食品对女性有没有帮助,必须看药材的添加量有多少,「我倒觉得消费者不需要对这些食品抱太高期望,就当是养生的补充品吧!」程惠政医师建议。
营养专家要你先问自己:「我真的缺乏这些营养素吗?」
如果每天都喝牛奶,也吃豆制品、绿色叶菜甚至小鱼干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其实不必刻意再吃这些标榜高钙的食品。或者像针对更年期女性诉求的大豆蛋白,如果有喝豆浆、吃豆腐、豆干等豆制品,也就不虞匮乏。
另外,「也不是所有女性都缺铁,尤其是常吃红肉的人,」金惠民认为,先弄清楚自己日常饮食都吃些什么,再下判断。
接著还必须想一想,「我真的做不到均衡饮食吗?」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吃这一类营养强化食品。
「训练自己的饮食情况尽量达到均衡,较有意义,」骆菲莉觉得,每个人应该先学习为自己的健康饮食负责,再考虑要不要借助营养强化食品,甚至是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剂。
程惠政医师则强调,吃不吃加了四物、当归等药材的食品,必须先确认自己的体质,「属於阴虚、气血循环不良的人比较适合,而原本体质热的人吃多了,反而可能更燥热,」他解释说。
可能摄取太多营养素 接受大量的这类食品在日常饮食中,也可能造成营养素摄取太多的问题。 有些人已经吃得不错了,但不管是否需要,对这些强调健康的食品一律照单全收,结果可能是多花钱,反而不利健康。假设早上吃了一大碗用高钙牛奶泡成的强化钙质燕麦片,然后习惯性地吞下一颗含钙的补充剂,接著又吃下强化钙质的面包或饼干,同一时间吃了太多钙质,身体根本无法完全吸收,还可能阻碍人体吸收其他的营养素,例如铁。 骆菲莉认为,不论哪一种营养素,摄取太多,身体根本不需要或是无法全数吸收时,也必须经过代谢后排出体外,徒增肝及肾脏的负担,白花钱还可能伤身。 过量的营养素也会成为致病因子。拿摄取过多的铁来说,存在人体内的游离铁容易促进自由基生成,而许多国外的研究发现,血液中的铁含量过高时,会增加组织硬化及罹患心血管脏病、癌症等风险。
不能取代天然食物 最重要的,「以人为方式添加营养素的食品无法取代天然食物,」金惠民清楚点出,天然食物里所含的各类营养素比较完整,而且许多至今我们还没发现或不了解的成分,对健康或许能发挥特定功用。「尤其常常不吃蔬菜、水果的人,不但缺乏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无法获得植物性化学物质,这不是单靠吃一些添加某几类特定营养素的食品,甚至是补充剂可以达到均衡的,」她进一步解释。 骆菲莉也认为,营养的知识一直在开发,目前营养界都无法断定,饮食中对人体健康有帮助的营养素,就只限於目前已经知道的这些而已,所以不先求均衡的饮食,只想靠这些营养强化食品,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当个聪明的消费者 生活中的紧张繁忙,往往让工作、家务两头奔波的现代女性无法全心注意饮食,在不足之处,营养专家也坦诚,营养强化的食品也许能帮上一些忙。 但是面对超市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怎么选择才能让钱花在刀口上? 认真仔细地阅读成分及营养标示。 骆菲莉认为,食品包装上的资讯可以让人了解自己吃了什么,获得哪些营养素。 有些食品虽然印著斗大的标语,强调自己的产品富含某一类营养素,但是当仔细阅读营养标示时,却发现事实上并没有添加多少(低於每日饮食建议摄取量的20%),「目前市面上这一类产品还满多的,」骆菲莉认为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食品广告,应该进一步看清楚标示,才不会白花冤枉钱。
用营养标示规划饮食。 金惠民主任建议,首先,考虑自己的年龄、性别、平时活动量及其他特殊条件,例如怀孕、更年期或有慢性疾病等,参考卫生署的「每日饮食建议摄取量」,了解每天应该摄取多少热量及各类营养素,接下来,大致记录一天三餐的内容,才能知道各类营养素大概摄取了多少、是否足够。
(实习编辑:张嘉敏)